2002年上海春节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今年的上海春节消费市场,商品琳琅满目,时尚气息浓郁,假日消费活跃,呈现出繁荣有序、稳中见旺的欢乐景象。本市百万商业职工节日里加班工作,全力以赴做好节日市场各项服务工作,组织适销商品,提高服务质量,开展营销活动,推动节日销售平稳增长。
据统计,2002年2月12日(初一)至18日(初七)春节黄金周里,市、区商业所属的229家大中型商业企业的3050多家零售门店,共实现零售总额17.4亿元,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了5.3%。
一、节日市场概况
㈠峰期短、峰值高。今年由于节前双休日不放假,使节日消费高峰出现在节前、节日6天。据抽样调查,全市商业2月9日至14日,共实现零售额20.33亿元,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2.4%。节前日销售高峰值在2月10日(小年夜),达到4.99亿元,同比增长18%;节日期间日销售高峰值为2月14日(初三),达到2.69亿元,同比增长4.1%,从2月15日(初四)起逐日回落,初六、初七当日零售额同比还分别下降0.8%和5.5%。
㈡节前好、超市俏。全市商业节前三天(2月9日至11日)实现零售额12.95亿元,比去年春节前三天增长13.1%。节前市民集中购买年货和上酒家吃团圆饭,使节前三天零售额大大高于节日三天零售额,平均日销相差1.85亿元。节前消费中,超市、大卖场、便利店实现销售9.22亿元,同比增长20.5%,占节前三天零售总额的71.2%。
㈢商品多,价格稳。节日期间,各类主副食品、日用工业品货源充沛,价格平稳。市蔬菜、食品、水产、良友等公司销售的名特商品备受市场欢迎。春节黄金周里,共销出蔬菜1.28万吨、猪肉4476吨、牛肉198吨、鲜蛋46万公斤、家禽26万只、熟食制品212吨,其中牛肉、家禽、蔬菜、熟食销售分别比去年春节增长2.6%、4%、9.3%和36.8%。
㈣营销旺,气氛浓。节日前夕,市、区(县)、社会商业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有南京路步行街“骏逸欢腾迎新春”活动、豫园商城“新春民俗灯会”、静安区“骏马欢腾迎新年”活动,有“中国结――情牵徐家汇”活动,“中国风映红淮海路”活动,四川北路“各路明星大拜年”活动,长宁“迎春购物节”等。浦东新上海商业城、闸北、宝山、杨浦等区县,以及各大商厦、超市公司都全力营造节日气氛,全面开展营销活动,形成春节市场消费热潮。节日7天,市属商业、中心区商业和周边区商业分别实现销售同比增长4%、10.2%和1.2%。
㈤检查早,投诉少。市、区商业在节前配合各有关执法部门加强市场秩序的整治,严把进货关,并对菜场及食品加工企业进行质量抽查,保证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并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店活动,自觉提高服务质量,使节日期间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投诉大幅度减少。
二、节日市场消费特点
㈠年夜饭、婚宴、家宴成为餐饮消费三大重点。据对全市72家宾馆饭店调查,今年共供应堂吃年夜饭8911桌,同比增加12.9%。饭店、超市共售出半成品年夜饭套餐2.62万套,同比增加23.9%。今年年夜饭消费出现“四个提前和一个提高”的情况:一是提前定完今年年夜饭,中心街区的宾馆、饭店早在2001年11月底、12月初即告客满。二是提前在小年夜吃年夜饭,新亚(集团)股份公司供应小年夜年夜饭313桌,占年夜饭总数的26.1%。三是提前就餐时间,杏花楼、功德林、鑫旺府等不少饭店5:30时左右迎接首批客人就餐,8时左右翻台迎接第二批客人,有的饭店还有翻第三次台面吃年夜饭情况。四是提前预定2003年春节年夜饭。五是提高年夜饭档次,今年全市72家饭店堂吃年夜饭实现营业额988万元,同比增长46.7%,平均单价达到1033元一桌,比去年春节提高8.2%。售出半成品套餐733万元,同比增加72.2%,平均每套342元,价格同比提高5.8%。
节日期间,餐饮市场向婚宴、假日聚餐、快餐、小吃倾斜,初三、初五出现婚宴高潮,家宴、聚餐和中西式快餐增多。肯德基、新亚大包节日7天分别实现营业额2223万元和306.3万元,同比增长38.8%和6.1%。全市72家宾馆饭店春节7天共实现营业额2802万元,同比增长26.7%,是近年来春节餐饮消费增幅最高的一年。
㈡休闲食品、旅游食品、滋补保健品成为食品销售三大热点。节日期间,居家休闲食品、外出旅游食品、滋补保健品等销售见旺。据食品一店反映,节日年货销售呈现三个特点:一是供应品种丰富,仅休闲炒货、肉制品就多达200多种。二是名牌商品畅销,名烟、名酒、名牌滋补保健品,节前半个月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7.5%、22.6%和52.1%。三是高档礼品旺销,高档茶叶、野山参、冬虫夏草、名牌巧克力礼盒等销售活跃。
㈢唐装、化妆品、金银饰品成为服饰消费三大主力。借助APEC会议的传播效应,唐装成为今年春节服饰流行时尚,东方商厦、第一八佰伴、上海时装公司等各大商厦纷纷举办唐装展示会。时装公司节前开出四楼中装婚纱商场,并举办专场时装表演吸引消费,开张11天,销售额达48.3万元。唐装款式还很快影响到羊毛衫、鞋类、包袋。各大商厦节日销售中服装销售约占30%-40%。静安南京路上的龙凤服装公司、鸿翔百货中还出现部分品种款式的唐装脱销现象。
节日中成套化妆品成为节日礼品,销售旺盛。各大商厦铺面化妆品柜集中推出促销活动,推动销售增长。华联商厦春节7天销出各类化妆品230万元,同比增长23.9%。
节日里,金银首饰销售兴旺。节日7天,6家银楼实现销售2645.5万元,同比增长27.4%。其中淮海中路上龙凤银楼、宝山的老凤祥银楼分店、老庙黄金分店增幅居前,分别同比增长100.7%、65.9%和57.9%。
㈣手机、家电、建材成为耐用消费品销售三大热点。用手机发送“短消息”拜年成为今年最流行、最经济的拜年方式,款式新、功能多的手机节日里动销迅速。黄金周里,市百一店实现手机销售150万元,售价为549元的西门子1188手机日销35只以上;节前至初三,六百实业公司三菱“小菲”等特价手机销出800多只,比去年春节同比增长近10倍。浦东东上海电脑市场、心灵电脑市场7天销售分别达到270万元和611万元,同比增长近一成。节日里选购家电的顾客比去年增多,国美电器长宁店、永乐电器古北店、佳乐家电宝山店、华联家电连锁店、金山和平家电商场7天销售分别同比增长96%、15.4%、15.1%、10.8%和9.7%。趁7天长假,消费者悠然选购居室装饰材料。好美家装饰建材超市五大卖场节日7天销售同比增长25.6%。
㈤购书、送花、练歌成为节日文化消费三大“亮点”。今年春节精神文化消费趋热,各中心街区的鲜花市场、花卉商店生意十分红火,尽管束花、盆花价格均在百元以上,档次高的达500元,仍是十分好销。各家卡拉OK除夕之夜至凌晨包房全部客满,节日里亲友、同学聚会去唱歌已是时尚。学生用压岁钱买书增多,浦东东方书城、虹口书城春节日均销售分别达到6.59万元和2.5万元,虹口书城销售同比增长15%。
㈥旅游、汽车展、网络销售成为假日消费三大增长点。春节期间,天气基本晴好,市内外游客增多。据报载,外地和境外来沪游客分别达到223.2万人次和5000人次,比去年春节增长一成以上,给沪上餐饮、宾馆、商业街带来财源。据新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计,节日7天,总营收同比增长29.2%,其中客房、餐饮分别同比增长26.3%和13.2%,客房出租率达到65.9%,超过全市平均客房率10.1个百分点,平均房价还比去年上升2.2%。南京路步行街年初一开张的大型汽车展示中心,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观赏。第一八佰伴举办春季进口汽车展销会,节日7天,售出进口、国产轿车10多辆。“易购365”的电话订购、网上订单大幅度上升,节日7天销售同比增长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