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今年春节,田林社区的贫困家庭过得无忧无虑。不让一户家庭因失业而挨饿,不让一个困难老人孤独无助。社区居民自发建立的社区帮困基金正式运作,使贫困家庭感受到众人关爱的暖流,社区每一户居民都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地生活。
在田林社区近8万人口中,有251户贫困家庭享受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还有8000多名失业、重残无业、优抚对象人员享受各种政府补贴。虽然他们已得到了政府的资助,但基本生活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与此同时,社区里也有20%的人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营先富起来了。这些私企业主、高级白领、律师和文艺体育明星们,希望在公益活动中得到社会的承认。从1996年起,田林街道办事处就在社区发起捐赠活动,建立了街道和居委会两级帮困网络。社区居民和文明共建单位热心捐助,今年春节前,街道将筹集到的50万元建立了社区帮困基金。
有了这项帮困基金,居民们互帮互助,形成了一人有难大家关心的氛围。自1997年以来,田林社区十分重视帮困工作,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书上学,不仅由街道和学校负责解决他们的午餐费和学杂费,逢年过节,社区帮困基金再次对他们给予补助,仅去年就一次性为17名学生补助了一万元。设在田林十三居委会的“爱心基金”,去年居民们就捐赠了7000余元钱款,帮助了小区的困难居民。年近八旬的张久云老人自己无劳保,她的独生子是个精神病患者,生活非常艰难,今年,社区的帮困基金及时为她送去了生活补助费。受助者在得到政府“雪中送炭”的帮助后,又得到了社区“锦上添花”式的资助。
基金建立之后,已有数百户贫困家庭从中受益。早在5年前,田林街道就为地区中5名早年参加革命的贫困老人设立了每人每月50元的“革命老人荣誉金”,发放至今,现在也纳入了社区帮困基金。居民戴家骅身患脑瘤,丈夫病亡,儿子失明,她一度产生轻生的念头,街道及时给予了帮助,还通过帮困基金给予一定的医疗生活补贴,让她的生活有了保障,街道工会还集资为她购买了空调,以改善她的生活条件。
社区帮困基金犹如一张爱心网,使许多原来在社区中互不熟悉、生活在不同层次上的居民变得相互熟悉起来、亲近起来,大大地增强了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