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2001年上海市蔬菜工作取得新进展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86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上海市蔬菜工作通过调整调优结构、提高蔬菜品质、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取得了新进展。
一、标准化生产跨出了步子
   
2001年,各区县抓住机遇,转移工作重点,积极认真贯彻市政府105号令,把实施标准化生产作为工作的主旋律,一年中先后对2000多人次进行了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培训,对2万多个商品菜样本进行了速测和检测,对61个园艺场进行了环境综合检测,并首次成功地推广了2000亩防虫网覆盖栽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100多个园艺场和100多个大户对生产的商品菜实行了蔬菜生产质量跟踪制度、质量合格检验制度、质量安全卫生承诺三项制度;孙桥的番茄、黄瓜、甜椒已得到了IS0 9002认证。农工商星辉公司的八个品种已通过市优质农产品认证,并有崇本堂、奉浦、赵屯、星辉、上实的5个基地已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认证。由于上下努力各方配合,上海在年内基本没有出现因食用蔬菜而出现的群体性的农药中毒事故。在APEC会议期间,正义、崇本堂、泗泾、金篮子、虹桥、孙桥、奉浦7个园艺场,圆满地完成了为20多家会议宾馆提供蔬菜供应的任务。
二、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各区县按照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上海近400个配送中心与3000多个单位确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已出现了产值数千万到上亿元的龙头企业。新成食品厂、农工商、赵屯(家乐福)、南汇、叶榭、孙桥、正义、金兰子等提供的品牌蔬菜受到消费者的好评。同时一支由上万人组成的经纪人队伍活跃在城乡各处,崇明、南汇、青浦、嘉定由几千人组成的经纪人队伍把上海市生产的花菜、青菜、茭白、草头、扁豆等销往各地。南汇新场经纪人倪志军一年组织上万吨青菜销往全国各地;崇明县运销专业户黄耀健一年运销蔬菜3000多吨,销售额达270万元,利润20多万元。现在上海人不仅能吃到全国的菜,上海生产的蔬菜也能进入更有效益的市场。据初步统计,目前上海一年有100多万吨蔬菜来自全国各地,同时上海自己生产的蔬菜也有近50万吨销往内地。
三、外向化基地迅速发展
   
根据市政府提出郊区要加快发展创汇农业的新形势、新要求,菜区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把标准化生产作为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上海市信息、科技、人才、港口的优势,积极稳步地推进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如农工商集团加大工作力度,在做大、做强、做好上进行大量的工作,成为上海出口蔬菜的领头羊。同时高榕公司、益升公司也纷纷落户上海郊区。目前已在农工商、金山、奉贤、崇明、松江、青浦、宝山等地发展了近10万亩出口蔬菜基地。除继续开拓日上海市场外,还积极向北美、澳洲、欧洲、东南亚等市场进军。今年出口可达8万吨。
四、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雏型正在形成
   
针对上海市生产规模偏小,竞争力优势明显不足的状况,各区县因地制宜在积极大胆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同时,引导农民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发展,搞大市场、做大文章、求大发展。目前崇明岛的近10万亩甘兰类蔬菜基地,南汇地区的20万亩插种菜基地,青西的6万亩的水生作物基地,金山的茄子、彭镇的扁豆、嘉定的草头、重固的油豆角、奉贤的球生菜基地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基地正在逐步形成。这些具有优势的蔬菜不仅能满足上海市需要,而且还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