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一年耕耘喜收获 放心农产品佳节乐万家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002

   
春节将至,合家团圆,其乐融融。每个上海居民家庭都在购置自己喜爱的食品,精心安排“年夜饭”、“年早饭”的菜谱,为新春佳节的欢乐,增添一份营养。
  如今新春佳节的“吃”,人们既图丰盛,又求放心。近日,不少市民在采购各类食品时惊喜发现,今年春节已能买到许多有牌有证的、名实相符的放心农产品。去年4月,上海被农业部确定为“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试点城市之一,在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全过程安全监管等举措之下,喜获理想的成果。目前,上海郊区有9个农业企业生产加工的水产、稻米、猪肉、禽肉、蔬菜和食用菌6大类28种食用农产品,先后通过严格的检测认证,获得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证书。市农委主任袁以星形象地说,这些已经上市的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是农口系统干部、农民送给市民的一个新春“大礼包”。
  这新春“大礼包”中的28种食用农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安全、卫生、优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据市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主任沈佳治介绍,这些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标准允许的范围内,生产的操作技术规范,产地环境优良,产品质量上乘,并经市安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严格审查后认可。一种食用农产品,若要获得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证书,必须“过三关”,即认证中心的资格审查、专家委员会的评审及检测中心的定量检测,如此这般“三堂会审”,才能“金榜题名”,着实不容易。
  关注“吃”的安全,宁愿多花点钱买个健康。这在目前上海居民中,已成为一个注重生活质量的时尚共识。记者在这些食用农产品集中上市的顶顶鲜超市看到,由于生产、加工、包装费用的增加,这些农产品的价格要比普通产品贵10%左右,其中质量最为上乘的有机农产品,要贵2至3倍,但问鼎者众多,天天供不应求。自然,也有不少市民有困惑,怎么辨别哪些是真正的放心食品呢?认证中心的专家们认为,首先应认准这些农产品的品牌和认证证书,其次应到超市或大卖场等相对规范的场所购买。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的这些放心食品,市场上还没有冒牌货。
  但愿这个新春“大礼包”,给众多市民增添更多的欢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