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岁末年初,市委宣传部、科委、郊区党委、文广局、卫生局等11个部委局联合推出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犹如春天般的暖流,带着欢乐、带着知识、带着信息、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从东海之滨到淀山湖畔,从崇明宝岛到杭州湾化学工业城,走向乡间、田野、农户,走进百万农民群众的心坎。
“三下乡”活动在申城遍地开花、高潮迭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项活动紧紧抓住上海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农民逐步向现代农业劳动者转变这一实际,在常下乡、求实效和工作创新上下功夫,这正是时代的呼唤,农民的渴望。“三下乡”活动一开始,各主办单位就从实事抓起,市文艺院团选送的20多台演出剧目和一批国产故事片、农业科教片,受到农民欢迎。市文广局投资约3亿元的有线电视“千村通”工程已完成,市郊1031个村装上了有线电视,丰富了农家荧屏节目。今年科技下乡活动主题是,把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送下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好科技服务。上海交大、市农科院、市农林局等单位向农民发布的农业产业化最新成果信息引起了农民重视。今年获国家科技部300万元资助的“陆基养殖”、有机农业等最新成果已在郊区落户。在南汇区,6位农业科技创新人与6个经济薄弱村签订帮困协议,推动了“大团蜜露”优质桃、特种优质米和健康猪场的发展,使数百农户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市卫生局组织市级10所大医院和部分老中医、优秀青年医师分赴郊区,为农民兄弟开展医疗咨询和义诊。从今年开始,送医下乡又有新举措,即由“点”向“面”拓展;从送医下乡向医疗、预防并重拓展;从定期下乡向经常下乡拓展。
在“三下乡”活动中,本市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探索“常下乡”机制,使这项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专业化,做到有规划、有管理、有考核、有表彰。市文广局调整了文艺院团下乡演出补贴政策;市卫生局把医生下乡与职称评定挂钩,要求中级晋升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必须到郊区医院工作3―6个月;市农科院以科技项目为抓手,采取科技人员长期下乡、阶段下乡和临时下乡相结合,进村实施科技扶贫,不脱贫不撤点。各单位还把“送”与“用”结合,“送”与“建”结合,“服务农民”与“培养人才”结合起来,使“三下乡”活动真正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