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申城首条城市高架路、内环高架正不堪重负,自1994年底全线建成后,近年来,与之相交的高架已有南北高架路、延安高架路、逸仙路高架路及南浦、杨浦大桥等数十条道路,狭窄的车道致使车辆拥堵严重。日前,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专家崔健球设计大师开出了“三帖药方”,为内环高架路“疏筋活血”。
据崔健球设计大师工作室调查,由于上海城市建设和交通的不断发展,目前,内环高架浦西段道路已趋饱和状态,特别是东北段,由于逸仙路高架建成通车后,大量北区车辆由逸仙路高架直接进入内环高架,使该路段车流量激增,交通经常堵塞,高峰时段广中路匝道甚至必须关闭,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车辆的进出。更有甚者,不少意欲“省下”停车费的车主,索性也将车辆开上内环高架,享受“免费高架停车场”的好处来。怎样才能改善这一窘况呢?崔大师和他的大师工作室提出,为了标本兼治,上海市政管理部门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解难题:一是尽快建成汶水路高架快速路,完善城市辅环路网,分流内环线交通;二是内环高架道路部分区段拓宽;三是采取交通管理措施,开辟地面专用车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按照大师的三条建议,内环高架(光新路~杨浦大桥)的“疏筋活血”,可在申城内外环线之间建造一条辅助环线,以分流城市内外环线车流量,先期可建成内环线东北段与外环线之间辅助环的一段--汶水路高架(共和新路~大柏树)。这样做的最终优点在于,今年底可建成通车的共和新路高架将与逸仙路高架、内环高架、汶水路高架共同组成区域高架网络系统。据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研究所预测,一旦汶水路高架建成,内环高架北段20%的交通量即可得到分流。
对于现今从光新路~中山北二路的易堵地段,专家的意见是拓宽,即将现宽18米、双向四车道的高架路,采用绑宽法两侧各加宽2米,使车道拓宽至22米、双向六车道。
专家给出三条建议的同时还提出了四项措施,一是根据内环线高架交通流量的需求,局部路段进行车道断面重组,将原本双向四车道变为一侧三车道、一侧二车道。目前,内环高架的武宁路~沪太路段、共和新路~广中路段已实施了车道断面重组。统计表明,即使高架不拓宽,在降低管理车速、重组后的高架路通行能力已提高了18%。二是今年底外环越江隧道建成后,建议有关方面对全市路网交通重新组织,货运车辆和大型集装箱车辆向城市外围疏散,不再与客运车辆争道,使中心道路“减压”。三是内环线地面道路逐步辟为机动车专用道路,局部交叉口实施“禁左”或“禁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四是对与内环线平行的附近支路和小路进行连通、梳理,辟建区域性的非机动车通道网络,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最终提高内环高架的通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