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申城迎来新一轮外商投资热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00

   
微软、惠普、雀巢……纷纷把地区研发总部搬到上海;拜耳、BP、巴斯夫在上海化工区的一揽子投资计划高达近70亿美元……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上海的大动作一个接一个,颇有应接不暇之势。1~11月,全市吸收合同外资6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8%。这意味着上海吸引外资的历史纪录将在“十五”开局之年被刷新,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已经到来。
   
上海利用外资的第一次高潮始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1992年,并持续到1996年前后。其后因亚洲金融危机及后续影响,外资逐年下降,1999年跌至谷底。从去年起,外商来沪投资又开始升温,今年则突然拉高。新一轮高潮的来临有着与以往不同的体制基础,而其特征也昭示着未来的走向。
   
最为明显的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资的“拳头”优势,已从依靠政策为主向依靠环境转变。这表现在尽可能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增加透明度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从今年起,本市对外资项目的审批,已由原来的“串联”改为“并联”,效率大为提高。平均空运通关时间也从过去的3天缩短到今年的1.47天。为了及时协调沟通,几天前还专门成立了外资企业投诉中心。这一切,都是上海为迎接入世,未雨绸缪主动应对而出的“先手”。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外商来沪投资的一大变化。今年落户上海的外资项目,其资金量和“能级”均大大提高。具有强大后发效应的研发中心是一个重点――迄今为止,落户申城的外资研发中心已有42个,其中包括通用汽车、联合利华、微软等20多家著名跨国公司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研发中心。高科技含量、高资本密集的大项目又是一个重点――仅156个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吸收合同外资就达51.13亿美元,可见密集度之高。这批项目的上马,将有效提升上海的竞争力。
   
利用外资的方式也悄然发生改变,过去外商直接投资“一枝独秀”的状况正在为多种形式“百花齐放”所取代。其中包括允许外商对国内企业收购兼并、产权置换、BOT、引进中外合资基金、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吸引外资等,这些都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产物。今年10月,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出资掌控原上海贝尔公司,拉开外资控股我国通信企业的序幕;前些时,落户上海的艾默生中国公司出资6.5亿美元购并华为公司所属深圳市安圣电气公司全部股权。随着我国入世后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出台和“门槛”降低,外商投资上海的形式将更趋多样。与此同时,上海利用外资的领域越拓越广,从以吸引生产型项目为主,向生产型和服务型项目并重方向转变。跨国服务贸易公司是下一步的重点引资方向。为此,申城正抓紧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增加服务贸易领域引资项目的筛选与储备量,把我国入世承诺转化为吸引外资的具体行动。
   
在世界经济减速和“9・11”事件影响下,国际资本在流向上更趋向于成本低、效益高、较安全的地区,入世后的中国显然极具引力,而日益完善的上海投资环境,使申城的比较优势更加凸现。据了解,明年上海将着力将上述四大转变朝纵深推进,实到外资有望超过今年规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