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青浦"以水兴镇"独树一帜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831

   
“依水兴城,因水兴镇”的上海青浦区,是太湖流域地势最低的地区,全区总面积675.1平方公里,上海最大的淀山湖泊和太浦河、拦路港、红旗塘等21个湖泊、1817条大小河道,纵横交汇其境内,构成丰富的水资源。青浦区委、区政府正是抓住这一特点,科学规划水域,整治优化水源,营造文化水景,在郊区城市化进程中,扬长避短,独树一帜。
   
科学规划水域,实现农田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青浦区委、区政府按照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建设上力求“体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绿色工业区,体现古文化、水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区,具有集约型、都市型特征的现代农业区,以人为本,各具风格的特色居住区,以及上海西大门和美丽后花园”的功能定位。在城镇的规划上,进一步树立现代化郊区水利观念,将村镇水利建设由工程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一个新城区、三个中心镇、八个集镇的水利规划及“四个园区”的专项水利规划与实施城镇化战略相适应的建设,就此在青浦拉开了帷幕。
   
首先是加大河道综合整治力度。练塘镇推出的以“陈云故居”周边环境治理为代表的镇级样板河道,既延续历史文脉,突出水文化特色,又再现了小桥流水、明清石驳、古朴恬静的江南水乡风貌,与此同时各镇也相继建成了村镇样板河道,为小城镇投资环境建设和农民住宅改造创造了条件,使众多的外商纷至沓来,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也日趋兴旺。
   
其次,利用水利科技,营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青浦区“三高”农田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面积达9万亩,先后建成的香花桥现代农业园区等一批上档次有规模的典型;花卉苗木基地、特色蔬菜基地、特色养殖基地、节水型水稻等都与水利技术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相结合,成为上海现代农业的样板基地。在青浦镇胜利圩区的水利自动化监控室里,记者看到,该镇上的水利系统已将水文雨情信息、数据自动采集,现场实物图像自动摄取,数据和图像与中心交换,做到现场手动控制、自动控制、中央远程控制,使受益面达到1.1万亩。赵屯镇江平圩的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昔日大水一片白茫茫,现在塑料大棚白茫茫一片,两个白茫茫,效果不一样,这是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仅以赵屯镇计算,如今该镇每亩增加收入3500元,农民喜笑颜开。
   
再次,该区在开发建设以太阳岛休闲度假区为特征的水景风光基础上,又开发了占地5600亩的上海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总投资10个亿的东方绿舟,它打破了平坦的农田格局,通过土地吹填、人工造湖、生态护岸、完善的排水系统等措施,形成了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人工湖、湖心岛、土山包,并将基地自然分成八大园区,使人感到既亲水又舒适安全,为古镇朱家角的旅游再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该区旅游人数增加到1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据悉,今冬明春,该区将配合市级工业园区建设,开展张泾港水系调整工程,重点对朱泖河、莲盛竖河14公里的区管河道实施疏浚工作,按“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采用多元化投资形式,使全区城镇的水文章做得更为出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