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作为一个人文荟萃的国际大都市,上海今年的文化魅力势不可挡。文艺舞台空前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文化产业长足发展,为上海在“十五”期间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开局。
在向建党80周年献礼的全国100部图书中,上海有5部入围,成为全国之最;中宣部颁发的第8届“五个一工程”奖中,上海有14部电影、戏剧、图书等作品获奖,涵盖了所有奖项类别。
上海文化产业的空前繁荣,得益于上海文艺院团近年来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今年4月份,一场文艺体制改革全面打响,一批市属老牌文艺院团通过授权,委托给了一些有实力的媒体和其他社会单位来管理,改变了剧团由国家统包的模式,文艺院团则走向了市场。
体制和机制改革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产品,如民族芭蕾《梁祝》、原创京剧《中国贵妃》、舞剧《野斑马》、现代越剧《早春二月》、沪剧《心有泪千行》、淮剧《大路朝天》等优秀作品,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全面繁荣。
通过改革,上海近年来不仅文艺创作空前繁荣,经济效益也大大增加。其中,艺术节的开幕大戏《中国贵妃》首轮四场票房就达250万,成功收回了投资。
同样,今年的群文活动同样是生机勃勃,全市性群文活动参与规模屡创新高,“阳光大地”党团员优秀歌曲演唱赛吸引了近百万人参加,艺术节则打出了“大众节日”的响亮口号,南京路天天演活动有近50万人次到现场观摩。
市文广局艺术总监马博敏表示,这些文化变成精神产品之后,肯定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为社会服务的,所以它一定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工作。
有关专家还指出,随着我国加入WTO,文化市场将面临更多挑战,上海文化界今年的全面改革,提高了上海文艺界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也是在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