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成全球资金聚宝盆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40

   
全球经济今年进入了“多事之秋”,美国、日本、欧洲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纷纷“熄火”;紧缩、再紧缩,许多产业的老板们都收紧了“钱袋”。然而,资本毕竟是个不肯歇息的“精灵”,于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市场辐射效应显著的上海便成为国际资本抢滩的“聚宝盆”。在APEC会议和中国加入WTO的双重“利好”推动下,海外资本进入上海的步伐不断加快,今年1至11月,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20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34.19%;合同外资金额达6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82%。
   
上海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的“砝码”日益加重。技术的梯度转移、人才的优化配置和市场的扩张潜力,这三大目标是跨国公司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投资框架,而现在能够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上海则得天独厚。先锋电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安田信治最近披露,中国已经成为先锋公司在海外投资最大的国家,而遭受近年来经济衰退的影响,日本先锋公司今年几乎没有在亚洲地区进行新的投资,只有上海是唯一的例外,最近他们在上海新建了一家音响制造企业,投资超过8500万美元。而除了等离子电视机、可录DVD和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等少量尖端产品,先锋公司的大多数产品都已经在中国制造了。今年1――11月,有156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在上海安营扎寨,合同外资高达51.13亿美元,占全市吸收外资总数的73.41%。上海经济的“强势”特征,使英国的BP、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等世界化工巨头竞相落户上海化工区;而前期投资良好的回报,也使艾默生电气、英特尔、美蓓亚等跨国公司则倾囊追加投资。
   
今年进入上海的外资,技术“含金量”高。追求长期效益,使各大外资巨头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研发力量的资本投入。最近,IBM、雀巢集团、惠普、阿尔卡特、拜耳等世界级跨国公司相继在上海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美国微软公司近期宣布在上海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亚洲技术中心。目前,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研发中心已有40多个,其中14个是全球性的中心,这些研发机构使外国的产品更加贴近中国的市场需求,厚实的高新技术“底气”也增强了它们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今年前11个月,上海外资企业的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量的54%,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上海与国际经济交融的“催化剂”。
   
入世之际,外资进入上海的领域更加宽泛,特别在第三产业的活动天地大大拓宽了,金融、贸易、商业、运输、旅游、医疗卫生、科研、中介服务等服务贸易行业都在逐步开放。今年1――11月,上海共批准第三产业外资项目982个,合同利用外资1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4%。第一家商业批发合资企业上海百红今年9月正式成立,由上海一百集团与世界著名的日本丸红共同出资8000万组建;外资的保险公司、医疗机构、商业零售、物流企业、咨询中介机构纷纷落地生根,外资的进入打破了过去这些领域国有资本“一统天下”的局面,开放、竞争催生了市场多元化的活力,上海的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经济“流速”明显加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