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为民服务好不好,用户最有发言权。市事务公开查评组首次对市电力系统的事务公开工作进行查评。经对全市1108家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统计,12月11日公布的结果表明,有95.1%的受调查对象认为电力部门在实行事务公开后办事效率有明显提高,电力形象已从“电老虎”转为“电老牛”;但仍存在收费“打闷包”等四方面的问题。
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市纠风检查员等组成的市事务公开查评组走访了电力营业窗口,认为市电力公司今年向社会公开了9项办事制度和8项社会服务承诺,特别是能够针对居民和企业比较关注的客户用电申请收费规定、电业报修服务等内容进行公开,效果较好。调查中,有84%的受调查对象认为电力系统对申请用电的单位客户能按社会服务承诺内容兑现。
尽管电力系统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但查评代表同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事务公开的告知依然不够,比如有46%的受调查居民不知道安装独用电表的完成时限;二是“双指定”现象尚未根除,有企业反映,受电工程被电力部门指定给他们的“三产”做,我们不敢得罪;三是工程计费存在不规范现象,不少企业反映,有些费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发生,但也要计入预算费用中;还有少数施工和抄表、催费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态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