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市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巡礼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035

   
浦东开发开放11年发生巨变。同样,浦东教育改革发展11年换来新貌。
   
浦东是全市最大的人口导入区,常住人口总人数为240.23万人,平均每年增加9.81万人。浦东的学生数量占到全市的七分之一。
   
浦东新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11年来先后召开了四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助教为荣”的指导思想,科教兴区,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新区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新区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单位460个,在校学生27.3万人。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到99.99%以上;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98.38%。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2年。现在,新区的教育质量总体上已接近中心城区的水平。
   
第一篇章 “四个并举”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
   
―――坚持全面普及与提高质量并举。浦东投入了大量资金,新建改建了一大批中小学。在“九五”期间,新区全社会教育投入共72.82亿元,做到了“三个增长”。
   
―――坚持城区教育与农村教育发展并举。新区确定了城区与农村教育并行发展的方针,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26条意见。几年来,新建学校156所,改造薄弱学校40所,这些学校大部分都布局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
   
―――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举。1995-200O年,新区两级政府投资2.5亿元,扩征土地275.8亩,扩建了校舍面积约12.5万平方米。“九五”期间,新区两级政府共投资3.47亿元,进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目前大部分项目已经完成,使新区达到一、二类标准的初中、小学占99.15%。新区注重教师质量的提高。“九五”期间,新区在开展干训、师训基础上,共开办学历培训班155个,培训教师7001名;1996-2000年间,共从外省市招聘教师867名。
   
―――坚持规范发展与改革创新并举。新区在进行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改革时,实施由区内的市、区级重点中学试带一至几所薄弱初级中学的方案,使这些薄弱初中在1-3年内迅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章 多种模式办学激活教育机制
   
新区加快了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已经有了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张江开发公司与社发局合办的浦东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周丹枫承办的竹园中学;协和教育集团与法国有关部门合办的海富幼儿园;美方兴办的美国学校、东方青少年培训中心和华东师大对外汉语系兴办的科研实验基地―――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世纪星双语实验幼稚园等。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个人承办、校企联办、中外合办、大中小学联办、普职合办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教育格局。
   
第三篇章 信息技术外语教学构筑教育新平台
   
新区用3年左右的时间,投资3亿元左右,全面建成教育信息网络,实现校校通、园园通。构建一个覆盖全区的教育信息主干网;重点建设校园网络、建成远程教育系统;推进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三类教育软件的应用;按信息科技要求,要建设好校长、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队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南码头小学,拥有6个电脑专用教室,学生基本上每天能开展一节课时的网上信息学习,班班通、室室通、校园通、校外通,网络让少先队员走向了学习的广阔天地。上钢五村小学电脑运用也很有特色。
   
新区推出加强英语教育、推进双语教育的规划,提出所有中小学要强化英语,争取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普及,全面提升外语教育水平,并建立25所“双语教育”实验学校。
   
第四篇章 教育资源优化为教育注入生机
   
―――全面完成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对现有的107所二类中小学(其中,农村初级中学28所、城市化地区初级中学20所、小学39所)进行更新改造。到2005年,新区100%的城乡九年义务制学校将达到“90标准”一类学校标准。
   
―――新区正在规划建设华师大二附中新校舍、上海市实验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争取有4~5所高级中学成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支持社会力量办好金苹果学校等;建成对外开放的美国协和学校、英国学校;扩建美国学校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