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企业与跨国公司抢先手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939

   
随着中国入世,国内市场将日益国际化,国内企业将越来越直接与跨国公司面对面“对话”。面对这一趋势,沪上的一些企业正未雨绸缪,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卡位”,力争在竞争中占先手。
   
日前,宝钢果断投资7000万元,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青岛宝钢钢材配送有限公司,此举在业界引起反响。因为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周边地区,有海尔、海信、青岛汽车等使用冷轧钢板的企业20多家,市场销量可观。以前,钢材用户都是自己分散自建剪切生产线来加工,而加工配送的模式这一先进的销售方式在这里是空白。日本、韩国等一些世界钢铁巨头的专业钢材配送公司一直有在此设厂的打算。宝钢抢先一步行动,使他们取消了在青岛建厂的念头。
   
事实上,宝钢并非是唯一的例子。在石油行业,近年来一直在演绎着加油站的“圈地运动”。因为加油站作为石油进入市场的最后关口,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上海市场上,中国石化上海分公司凭借主场之利,近年来通过新建、联营、加盟等方式,抢占了超过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负责人称,抢占加油站,不仅仅在于扩大终端零售市场,更是在争取和扩展生存与发展空间,为与国际石油跨国公司抗衡作准备。而同样的一幕,在医药流通领域也在上演。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企业面对着资金、技术和管理都优于自己的跨国公司,如何与之竞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沪上企业利用本土优势,积极“卡位”的做法,无疑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