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各地投资者涌入上海的潮流,从未像今天这样汹涌。据市工商局提供的消息,今年1到10月外省市在沪投资注册企业达4034家,同比增长40.3%;注册资金267.58亿元,同比增长68.8%,其中外省市出资231.92亿元,同比增长75.3%。
自1998年本市出台对内开放的“24条”以来,各地企业进沪速度加快,但今年增幅明显高于往年。据市协作办分析,今年来沪投资的外地企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大项目多。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项目共75个,其中40个是今年引入的。深圳华为、北大青鸟、远大空调等知名企业先后进驻,表明本市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二是浙江成为投资“明星”,今年前三季度入沪企业共860家,注册资本38.1亿元,均居外省市之首。名列其次的是江苏,这说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三是外省市自然人在沪投资增幅惊人,1到10月同比企业户数增加61.7%,注册资本增加82.8%,表明本市对民间资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海尔、杉杉、茉织华等早先落户本市的大企业也都追加投资,注册相关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据分析,今年外省市企业加速进沪,与本市大力“拆路障、设路标”密切相关。今年是本市“国内合作服务年”,各区县及有关委办广泛推行“并联审批”、“上门推介”、“跟踪服务”等措施,给予各地来沪企业“国民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省市投资者。与此同时,审批制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个月,本市宣布第一批取消和不再审批的521项行政审批事项,占现行行政审批事项的25.7%,并将继续精减审批事项,年内达到50%左右,这为各地企业来沪投资进一步打开大门,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