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方案浮出水面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005

   
11月8日,解放日报曾报道了上海将建设跨国采购中心的消息。26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这一方案已经确定。可以预计,跨国采购中心将对上海建设国际中心城市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的定位
   
●拥有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采购中心和营运总部,可直接寻找货物和下订单,建立区域性分拨中心,成为产品进出中国的通道。
   
●依托长江三角洲的制造能力,并延伸至长江流域,结成供应链纽带。包括实行产业的合理配置和分工,建立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为导向的制造业,实行精确生产、规模定制和质量控制,建立供应链管理服务和战略联盟。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集散地。包括深水港、国际航空枢纽港、高效率电子化通关、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发展高水平的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如金融中心(包括结算、融资、保险、创新业务等)、检验机构和认证机构、船务和货物运输代理公司、相关咨询业(如信用评估)。
   
●发达的国际展览业。培育若干个综合性品牌展览会,如上海工业博览会、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众多的专业展览会;常年商品展示中心和网上订单中心。
   
●完善的贸易促进体制。发展行业性的贸易促进机构;组织贸易推广与贸易信息发布活动;深度开掘人力资源并进行培训。
   
有利条件不少差距客观存在
   
建设跨国采购中心,上海具有不少有利条件。一个理想的跨国采购中心应当拥有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供应商队伍。到去年年底,上海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共1077家,其中生产企业480家、外省市在沪外贸子公司151家,此外有进出口实绩的外商投资企业5700多家。另外还拥有贸易中介机构600多家。目前上海外贸企业中已有半数通过了ISO9000认证。
   
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近10年来年均增长22.3%。资料显示,目前物流业产值占全市GDP的20%,超过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会展业也是如此,1990年,在沪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仅50个左右,2000年增加到200个之多。当年各类展览会成交金额16.13亿美元,成为促进贸易的有效手段。
   
上海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采购效率。从2000年11月起,上海实施“大通关”工程,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外高桥保税区“空运直通式”试点后,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提货时间从过去的2~3天缩短到目前的10小时;松江出口加工区试行“快速通关模式”后,区内IT企业进口货物通关提货时间控制在4小时之内;新组建的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立全市统一的大口岸数据平台,为实施“大通关”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最近,上海市政府与海关总署签订合作备忘录,就上海建立中国电子口岸上海数据分中心达成一致意见,该分中心具有数据采集、备份、传输、处理等功能。
   
优势确实具备,但差距也确实存在。上海的口岸基础设施较好,但与香港和新加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与香港、新加坡仅2~4小时的通关时间相比,目前上海尽管作了很大努力,但仍有不小的距离。
   
从物流角度看,上海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同时,由于对物流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手段,难以实现供应链的增值服务。目前上海的物流成本明显高于香港、新加坡,这对吸引跨国公司来沪采购显然不利。
   
上海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缺乏专业的B2B网站,另一方面企业上网大多局限于简单的信息发布。
   
金融服务方面,香港和新加坡对外开放度相对较高,上海稍逊。在金融服务水准、金融工具的种类、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上,上海与香港、新加坡还有较大差距。从货币政策看,香港基本上采取完全自由开放的方针,新加坡是有步骤地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马来西亚虽对外汇实行管制,但对跨国采购中心专门制定了自由度较高的外汇政策。而目前上海仅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上海加大力度构筑跨国采购中心
   
对跨国采购中心开放对外贸易经营权,实施行业性鼓励政策。加快推行国内各类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特别要鼓励各地和上海周边地区企业更多入驻上海并取得外贸经营权,参与跨国采购中心的供货和服务,壮大供货商队伍。
   
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是实现跨国采购中心目标的有力支撑。为此,上海将抓紧大口岸统一数据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扩大“直通式”和“快速通关”试点,建立和运用由海关监控的物流信息平台。同时,积极发展与贸易相关的现代物流业,加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切实提高物流和分拨企业的运作效率,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要解决贸易性融资问题,简化现行的外债登记制度和还本付息逐笔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适应跨国采购中心的融资要求。对经常项目非贸易项下服务贸易合同付汇的管理,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提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操作办法。扩大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进行金融、保险服务领域服务品种的创新。
   
在外高桥保税区进行跨国采购中心开放试点,集中发展和规划采购中心及物流、分拨中心。对区内重点企业,实行以企业信誉管理为核心的转口贸易付汇办法,缩短付款周期,提高效率,以帮助采购中心降低成本。
   
背景资料何谓跨国采购中心?在IT和因特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供应链采购与传统外贸交易的根本区别是:前者采用集成化采购、运输、资金筹措与结算。根据麦肯锡公司今年7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尽管美国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但中国采购、运输、资金筹措及结算成本却比美国高出40%~50%。从供应链理论出发,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生产的基础上,纷纷建立起全球化的采购网,地区性的跨国采购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跨国采购中心的基本要素可归结为4个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跨国采购中心正处于这4个流集聚的地方。在这个集聚点上,信息搜寻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与贸易相关的服务成本叠加的交易成本最低。
   
时下国际上的跨国采购中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跨国工业采购中心,如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公司设立的;一类是跨国连锁商业采购中心,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公司设立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