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为新一轮旧区"旧改"试点年
自市府《关于鼓励动迁居民回搬推进新一轮旧区改造试行办法》颁布后,《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已于11月1日正式实行。2001年作为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试点年”正以健康而又平稳的步伐向前迈进。
随着房产市场的发展,上海对旧区改造实行多年的“拆、改、留”三字方针已被“建、拆、改、留”四字方针所替代。新一轮旧区改造已从“建”字入手,走市场化道路,以“四高”为起点建好新的住宅。
加速“旧改”进程
加速上海新一轮“旧改”进程显然已具备了条件,近期海内外开发商对上海“旧改”倾注极大热情,全市旧改地块和项目已处于全面开花的大好形势。
以静安区为例,1997年全区仅一家本地开发商愿意涉足“旧改”,到2000年底,已有10家中外开发商表达参与“旧改”的意向。今年以来更多的开发商竞相展开角逐,力图为静安区提出的“南留北改”方针一显身手。该区年内计划开工的“旧改”项目达20万平方米,未来几年将扩大到12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在建的曹家渡地区40万平方米的达安花园,东北部地区二个大地块建造80万平方米的大型住宅区等。
据不完全统计,长宁区今年计划完成8万平方米旧改任务,8月份已落实了开发项目。长宁环内几大地块早已被一批中外开发商所觊觎,“旧改”呈供不应求之势。虹口区年内完成15万平方米旧区改造目标,引人注目的四川路两头“旧改”地块早已名花有主,并进入开发阶段。
据统计,上海目前二级旧里以下住房面积有2000万平方米,计941幅地块。截至9月底,由市建委、房地局、规划局、住宅局组成的旧改地块评审小组已审核首批旧区地块60多幅,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第二批50多幅地块正在认定中。
走市场化道路
新一轮“旧改”将完全走市场化道路。
静安区是上海实施“旧改”最早的区,早在1996年就已率先完成“365”危棚简屋的“拆”、“改”任务,紧接着就开展二级旧里以下“旧改”。经过5年实践,该区已闯出一条新路,并作为全市新一轮“旧改”的经验加以推广。
1997年起,静安区尝试对11条弄堂进行成套改造,采取“三个一点”方式筹集资金,对弄堂建筑进行保护和改造,以达到“改”和“留”的双赢目标。此举大大激发了居民参与“旧改”的热情,从而加速全区“旧改”进程。
1998年该区把“旧改”正式列入实事项目,推行“成街坊改造”,重点是从美化区域环境入手、以优化服务为主线,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以多元化投资、多形式改造和多功能开发方式推动新一轮“旧改”。
高标准开发建设
以“四高”标准开展“旧改”已成为今年上海新一轮“旧改”的亮点。
最近签约的黄浦区“老西门聚居区”和“新昌路聚居区”均列入新一轮旧改试点地块及市示范居住区行列,开发商表示将结合市中心经济、文化、环境氛围,以“四高”标准进行建设。
长宁区提出“旧改”项目要走“中高档”道路,让每个地块都出精品、每个项目都成为21世纪的居住代表作。
静安区则提出,在推进完整街坊的前提下,注重“生态环保智能化”,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独特城区风貌的新型居住区。目前在建的达安花园目标是追求“全国示范居住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南北姚地块明确提出,创建市中心区的人与自然和谐一流生态型居住区,同时提供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从根本上提升旧区改造地块上新建住宅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