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上海,积极走进WTO

来自:上海市人民政府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2144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11月11日终于在多哈签署。在跨越WTO的门槛之时,记者采访了本市的有关方面,深感上海正在以积极姿态迎接入世。
   
修法定规建经立纬
   
对城市的整体经济而言,应对入世挑战的关键是要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宏观环境,法律法规无疑是其中经纬。早在年初,本市就已基本完成了应对入世挑战的修法工程,从1979年至1999年制定的3687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被全部梳理了一遍,共有91件与市场经济原则不适、与WTO精神相悖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被废止和宣布失效。
   
与修法同步,一系列补充性法规也在积极酝酿之中,《专利保护条例》、《标准化条例》、《劳动合同条例》、《社会救助条例》、《外商投资审批条例》等5部地方性法规计划年内出台。其中,《专利保护条例》填补了本市专利行政执法无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劳动合同条例》进一步促使劳动者真正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社会救助条例》将相应扩大救助面,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外商投资审批条例》将使外资和内资在审批环节并轨。
   
值得一提的是,以不久前出台的《上海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和即将出台的《标准化管理条例》为标志,本市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标准化体系。数据显示,上海累计有10000多项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不少技术先进的企业如宝钢集团还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定。为使企业在入世后能更及时、准确地把握各国纷繁复杂的贸易技术壁垒,市质量技监局专门成立了“上海WTO贸易技术壁垒咨询服务中心”,建成了囊括欧盟主要标准法规的欧盟标准化信息系统,预计年内将完成所有国际标准的收集工作。
   
政府职能随势而动
   
以WTO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规则,要求各成员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必须在其法律框架下运行。这就意味着,改革以行政审批为主线的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透明的、可预见的、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主线的行政体制,势在必行。为此本市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抓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市场取向”、“重心下移”、“强化监管”,从上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三大原则中,政府权限变更的轨迹清晰可见:对不属于政府职能的,完全由市场调节;能由企业自主决定的,取消政府的审批权限;凡是区、县政府能够做的审批,市政府坚决下放;加强审批事项的后续管理,把政府管理的工作重点从日常审批转向依法监督,体现现代行政管理的要求。10月24日,上海宣布取消和不再审批521项行政审批事项,包括企业设立、房地产建设程序、资质资格认定、年检和计划等大类;计划到明年初砍掉1000个审批事项,约为原审批项目的50%。
   
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政府的指导、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从今年元旦起,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发行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全市58个委办局还共同建立了“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从而使所有应该透明的信息都有了对大众发布的途径;不久前,市环保局、知识产权局分别就本行业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和法规变动等对有关企业、委办局和区县负责人进行培训;目前,市政府已组织了两轮、共2000多人次的局级、处级干部WTO知识培训。政府职能的转变还体现在协调上,如在对本市大卖场布局规划的过程中,市商委拟定了有关规划的审议听证办法,以听证方式调控本市大卖场的发展。
   
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是政府职能转变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为此本市已对800家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包括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在内的七类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已全部与原主管部门脱钩,改制为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人企业。与此同时,本市还对行业协会展开了全方位调研,《上海市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若干规定》正在酝酿之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