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未检出黄曲霉素B1”,10月25日下午,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质量检测室的郁小姐用仪器进行认真检测后,在刚刚进场交易的一批大米货单上盖上了这只表示合格的图章。她告诉记者,没有这只图章,再好的大米也不能在米行里交易。
为防有毒有害大米流入市场,上海真新粮食交易市场在市场内筑起了三道防线:每批进场交易的大米,都要进行安全检测;经营者每售出一批大米,都要附上一张“信誉卡”,标明经营者的货号,以便在所售粮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查处;每批大米出市场,必须持有质量保证的“信誉通行卡”。据调查,上海每年消费粮食约500万吨,其中70%左右来自于兄弟省市。由于上海的粮食市场也存在着以陈粮冒充新粮、国产大米冒充进口大米、无牌大米冒充注册商标的大米、低等级大米冒充优质大米,以及伪造包装袋、短斤缺两等亟待整顿和规范的问题,市工商局就在秋粮上市之际,及时召开规范粮食市场管理的现场会,要求上海的八大粮食市场都要采取进场检测、出场把关的严格管理措施,决不让有毒有害大米流入市场,为广大市民提供合格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