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明显的新交通管理措施呼吁理解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为什么排量在1200cc以下的微型车就不能上高架?”
“出租车走延安东路隧道为什么要有那么多限制,让我打的多花了钱?”
最近的公安热线变成了“出气热线”,原因都是近期出台了从9月22日禁止排量低于1200cc(含1200cc)及实习驾驶员上高架和分时段禁止出租车进入延安东路隧道以及为了缓解道路拥堵出台的众多新交通管理措施惹的“祸”。为了解答读者的提问,记者在10月14日清晨进行了实地采访,体验新措施下的申城交通大动脉循环情况。实地走过一遭后,记者才体会到市交巡警总队领导所言:一项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时影响了局部利益。但有了大家的谅解、支持和配合使全市道路有了进一步的通畅。
高架更通畅
7:15,比记者约定的时间整整提前了15分钟,一路经高架开来的采访车就等在了上海南站前的沪闵路、柳州南路路口。具有10多年开车经验的老司机笑着说:“路顺多了,早知道这样还能多睡会呢!”
采访车带着记者驶上沪闵高架,走内环线到南北高架再到延安路高架到达延安东路隧道口时,记者留意了一下,从上海南站到延安隧道整个过程只用了12分钟。一路上车流穿梭,没有拥堵情况。
交巡警高架支队周德宝支队长告诉记者:新措施实施后,车流更畅、车速更快了。现在,内环线平均流量可达到60部/分钟,南北和延安高架更达到100辆/分钟。车速拉到80码的高架最高限速也变成常事。民警再不用象以往那样,一到高峰就得封掉几个上下匝道。“新措施确实给驾驶低排量的车辆带来不便,但正是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有了畅通的好局面,我们感谢市民们的支持。”周支队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因为车辆大幅增加,已接近饱和状态的高架更不堪重负,为了保证这条申城的交通主动脉正常“输血”,不得不采取总量限制措施。占高架流量7%~10%的微型车因提速较慢对大排量汽车造成影响,易引发事故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而因缺少经验导致应变能力差的实习驾驶员也不得不被“谢绝”在高架之外。事实证明,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进延安东路隧道不再排队
8:00~8:40,正值早高峰时段,记者来往于隧道两头观察、采访。隧道全线畅通,车流井然有序。新规定出台前存在的最长可至2公里的排队“长龙”已不复存在。当时,隧道前排起的长队严重影响到延安高架和南北高架道路的畅通。现在,隧道的车流量已被控制在2400辆/小时的设计标准左右。
建设银行一位每天必走隧道的驾驶员告诉记者:我再不用为早高峰时的排队提心吊胆了,从8日开始实施新措施后,我上班的时间至少节省一半!
据了解,新政策限制出租车的通行是因为它的运力太小。据统计,从延东隧道通行的出租车占通行总量33%,但是运力只占9.1%。
新措施呼唤理解
为了改善本市的交通状况,交通管理部门也没少化心思,陆续出台了不少措施:为排堵,内环高架共和新路立交至广中路下匝道原来的4车道改为5车道;为了更科学地管理交通,四平路、武宁路出现随车流量而改变的潮汐车道;为了畅通,内环线减少了2000多个马路泊位;为了方便市民,无论哪条马路施工,总留下车道让公交车行驶......
但是,各种新措施的推行都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拍手称快。延安隧道浦西入口就在一周里遭遇了6部“闯关”的出租车,高架民警也遭到了个别受到限制的驾驶员的微词。
据了解,有些道路通行措施的调整,也同时对市府、政法机关出行车辆带来诸多不便。在措施制定之初,有关部门领导就给交管部门吃了“定心丸”:只要“大局”畅通,我们“小局”无条件服从!
一路走来,我们一行记者感慨万分;城市的道路如同血脉,只有流动,才能通畅,给大家带来便捷的享受!(上海市公安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