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天更蓝、气更净、水更清、地更绿、居更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走上了“生态建设”道路。上海市生态学会秘书长王祥荣教授表示,上海要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争取用5个三年的时间,也就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个国际性“生态城市”。
王祥荣教授介绍说,生态城市不仅仅要求绿化、环境等方面的改善,还是要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目前,上海现有常用园林绿化植物约500种,比起1985年的395种大有增加。尽管在用地构成比例、能源合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城市“生态指标”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距离,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生态城市”是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从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协年会上透露出这样的讯息:近年来,上海、天津、哈尔滨、扬州、常州、成都、张家港、秦皇岛、唐山等市纷纷提出建设生态城市,海南和吉林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城市”热正席卷21世纪初的中国。
假如将“生态城市”的达标指数设为1,那么3年前的上海“生态指数”为0.35,目前为0.45―0.5,国际著名城市巴黎、华盛顿、悉尼的“生态指数”则维持在0.7―0.8之间,目前全世界尚无一座城市宣称已达到“生态城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