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关帝文化旅游节祭典仪式
第十七届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祭典仪式。
激情似火的6月,世界的目光将再次聚焦海峡、聚焦漳州东山岛。由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旅游局、省海洋与渔业局、省文化厅、省闽台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东山县政府、漳州市旅游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台办、市文化与出版局、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等共同承办的“第三届漳州旅游节、第十八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本月4日至6日在东山隆重举办,这是继海峡论坛之后举办的又一民间交流盛会。它既是海峡论坛活动的延续,也是闽台合作交流的深化与拓展,更是东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其效应广泛、影响深远。
缘系海峡关帝 打响文化品牌
闽台“五缘”情,两岸一家亲。东山是一条联结海峡两岸情缘的七彩虹桥。东山关帝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关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其“忠、勇、仁、义、礼、智、信”的精神为全世界炎黄子孙世代传承,更在海峡两岸之间架起同胞交流交往、共创和谐双赢的桥梁。
自古至今,东山关帝庙在向台湾及海外弘扬关帝文化中担当重任,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传播地位和发展作用。据了解,东山关帝庙是台湾目前900多座关帝庙的祖庙。东山县在福建打响海峡文化品牌上先行实践。充分发挥东山对台区位、岸线、港口、人缘等优势,突出打响作为台湾关帝文化发祥地的东山关帝文化品牌,连续举办十七届关帝文化节,办节规模、层次、实效年年有较大提升。一届比一届内容更精彩、规模更大、规格更高、效果更好。尤其是营造了浓烈的节庆氛围,节庆新闻宣传报道高潮迭起,仅去年被国内外新闻媒体采用各种文字图片达2万多篇、条(片),造势氛围盛况空前,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提高了东山知名度,树立了良好形象。正是积极主动地落实了福建省委提出的闽台“五缘”优势和“六求”作为的思路,体现了东山人民和台胞的美好追求、愿望来办好节庆,促使以关帝文化为主体的各种交流活动高潮迭起,关帝信仰文化成为两岸民间往来的纽带,增进了台胞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充分体现了“亲情是根、文化是魂”的精神。同时,通过打响东山关帝文化品牌, 积极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平台,扩大海西经济区的影响,产生了无可估量的效应,为加快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出现了两岸“三通”路顺畅,人员往来更频繁, 海峡品牌勤打造, 旅游对接势头好, 台湾农民乐创业, 农业交流前景广……
增进同胞情谊 密切两岸交流
“关帝文化海峡桥”。东山突出关帝文化儒释道三教同尊、海内外万民共奉的“万能之神”这一民间信仰的主题,依托关帝文化旅游节这个重要平台,在求文化深入交流,促“根”“祖”“脉”认同;求旅游双向对接,促先行效应扩大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在打造对台招商引资平台上先行做优。去年6月举办的“关帝文化旅游节”,以“缘系关帝,和谐两岸”为主题,融关帝祭典、旅游观光、民俗展示、文艺表演、经贸洽谈等活动于一体,吸引了众多海外人士、台港澳侨胞前来参加,其中台湾中华道教总会及其下属分会共派出540人前来参加,为历届之最。在“关帝节”前后1个月期间,台湾300多家关帝宫、庙宫共组成472个进香团共3200多名信众前来参加朝圣。台湾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发来贺信,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海基会会长江丙坤等分别题词,并向这次盛会发来了贺信、贺电。
节庆活动突出民间性、广泛性、社会性,强调平等参与和互动,有效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情谊。通过进行广泛的、平等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活动,从而推动两岸形成“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大三通”以后,两岸同胞表示要通过加强交流交往,共同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而努力。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先生说, 文化相承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对于凝聚人心,增进两岸情谊具有深远的影响。文化、旅游在交流中升温。随着作为福建旅游名牌的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促进了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各项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两岸宗教信仰交流、民俗文化交流、书画、戏曲文化交流等活动亮点纷呈。近年来台湾、东山两岸书画、书法、戏曲等文化艺人交流活动更是红红火火。借“关帝为桥”,开展两岸旅游双向对接的愿望已经实现。近3年来,东山岛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多人次,其中台胞3万多人次。仅2008年东山岛接待境内外游客达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7亿元;今年1至5月止,预计接待游客39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多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和14.2%。同时带动了餐饮业、运输业及旅游品市场的发展。
亮出国宝名片 展现东山魅力
载体建设显效应,构筑平台谋发展。独特、亮丽的“国宝级”关帝文化名片,正撬动东山经济板块和城市品位的抬升,助推着国际旅游海岛的崛起。
在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上先行拓展。东山县委、县政府注重把关帝文化品牌与招商引资项目同步推介,对举办节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办节,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兴业;利用办节的时间节点,争取更多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举行奠基、开工、投产,突显节庆活动的实效性。节庆期间,来自台湾、香港、阿根廷、巴西、新加坡等国家、地区的客商及省内外许多大财团大企业大老板应邀出席关帝节盛会,他们被东山人的诚心诚意言行和对台区位优势、丰富的水产、旅游、港口、硅砂资源和优美的环境所感动,增强了投资信心和决心,纷纷洽谈投资项目、旅游线路。2007年6月举办的第十六届关帝文化旅游节,签约合同项目16个,总投资额3233万美元和2.4亿元人民币;有总投资21.8亿元人民币的4个大项目奠基和开工。2008年6月举办的第十七届关帝文化旅游节,有2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为37.82亿元和4.34亿美元;有竣工剪彩、开工奠基项目18个,总投资60.1218亿元。
全面交流,合作发展得双赢。多年来,人们认为关帝是为民间造福的伟大圣者,他的忠勇仁义诚信的胸怀、气魄影响了许多客商。东山县注重以关帝文化的魅力招商引资,加大台资企业引进,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2008年,新引进台资比上年增长56.2%。全县历年共引进台资企业136家,合同外资额2.4亿美元,实际到资1.2亿美元。形成了水产品加工、罐头食品、果蔬速冻和渔具制品等产业群。东山港被商务部、海关总署确定为“取消台湾船舶吨位、交易金额限额”的贸易试点口岸,两岸鲜活水产品“双向交流”日趋活跃,对台小额贸易快速发展,持续多年水产品对台小额贸易占全省总量30%以上。去年9月以来,新开拓了“零担船”两岸海上直航台货快递业务,共进口31船次、733吨。先行先试 积极作为求突破。东山在落实中央惠台措施上以率先进口台湾水果;第一艘台湾活水船运载活鱼抵达东山港;第一艘台湾自捕船登陆东山;在漳州率先批准台湾居民在申办个体工商户等一系列的“首个”、“首批”、“第一”、“最早”、“率先”动作走在全国前列,在两岸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纪录……呈现出内容多元化、往来热络化、项目品牌化、活动持续化的特点。
凝聚人心士气 效应日益显现
东山是一方播撒希望的热土,东山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关帝精神赋予我们东山人无穷的灵气,东山人有志气、有能力建设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国际旅游海岛,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雄伟画卷!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也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
许多成功实践证明,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可产生乘数效应,文化的渗透作用越大,经济的附加值就越高。浓烈的节庆氛围,促进社会和谐,鼓舞了士气,凝聚了人心,激发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热爱东山,建设家乡,加快发展的热情和拼劲。如今,关帝文化已成为东山人的名片和形象,关帝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了东山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3年来持续推进着东山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2008年,实现“项目突破、发展提速、财政增收、排名晋位、干群受惠”的良好发展态势,首次实现了GDP突破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的重要跨越,固定资产投资13.1亿元,比增65%;外贸出口2.97亿美元,比增86.2%。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今年头5个月,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十八届关帝文化旅游节,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发布、海西建设5年来两岸关系发生积极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举办的一次盛会,旨在站在海西建设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实施县委的“9+2”纲要,以关帝文化为桥梁和纽带,增强两岸民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强化闽台旅游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海峡西岸旅游区和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建设,努力成为弘扬关帝的盛典、联谊交流的盛会、经济合作的盛事、两岸交流的平台。5月20日举办的“海峡经济论坛”拉开节庆活动的序幕,邀请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就如何应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适应当前的海峡“大三通”形势、如何将东山建设成为国际旅游海岛等进行专题讲演。本次节庆必将为正在崛起赶超的东山吸引关注的眼球、汇聚旺盛的人气、带来无限的商机,必将为弘扬关帝文化,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开启新的篇章!
已被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的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盛会更将东山人的热情与豪迈激发。今天,东山人更以其宽阔的胸怀,更好的服务,迎接“漳州第三届旅游节、第十八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暨闽台水产品博览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