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而动 众志成城
双台风先后登临福建省,风急雨啸。省直各部门闻风而动,全力以赴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宣传:
福建省各级主流媒体按照福建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强化防抗台风新闻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省广播影视集团等高度重视,派出精兵强将,深入抗台一线采访,充分报道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好防抗台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工作部署,及时准确发布台风发展趋势、路径与强度、防御灾害常识等内容,生动反映福建全省干部群众、部队官兵防抗双台风的感人事迹,传播正能量,争当风雨中的旗帜、激流中的砥柱。
交通:
福建全省高速公路部门集结148支抢险突击队,共3538人、76台挖掘机、149台自卸车;普通公路部门集结专业抢险队伍2822人、89台装载机、86台挖掘机;武警交通驻闽部队集结300名官兵、75台抢险机械;道路运管部门储备应急保障车辆1744辆。交通抢险队伍迅速投入抢险救灾,截至7月31日18时福建全省高速公路保持畅通,普通国省道出现2处灾毁点,只剩下1处正在抓紧抢修。
通信:
受双台风影响,截至7月31日17时30分,福建省通信网络运行总体情况正常,未出现乡镇通信全阻。据统计,福建全省累计有2254个基站因灾暂停服务,占福建全省基站总数的1.7%;受损通信线路181公里;倒断杆725根。目前已抢通恢复1856个基站,仍有398个基站因灾暂停服务,占福建全省基站总数的0.3%;修复倒断杆152根。福建全省通信业累计派出保障抢修人员10797人次、车辆4614台次、发电油机5363台次,已发送应急预警短信5716万条次。
医卫:
截至7月29日24时,25支省级卫生应急队伍进入待命状态。省属医院各抽组2个快速反应小分队,省疾控中心抽组6个快速反应小分队,各设区市抽组2个医疗小分队和2个防疫小分队,并备好车辆物资。省血液中心对重要医疗机构的血液完成提前调度。省本级卫生防疫单位已储备漂白粉20吨、精片3380瓶,以及部分消毒、杀虫药品和喷雾机、防护用品。
福建全省大型医疗设备、物资仓库、配电房等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落实完毕,备用发电设备也已检查落实。
商务:
省商务厅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做好防台防汛工作,尤其是做好生活必需品保障,应急物资调运。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供应不断档、不脱销和商贸企业汛期安全。同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
截至目前,福建省未发生因台风引起的商贸领域重大灾情事故,蔬菜、肉类、禽蛋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和市场价格没有出现异常波动。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已组织商户从外地调入蔬菜,7月30日和31日该市场蔬菜交易量达2300吨左右,供应比往常增加200多吨,市场蔬菜价格没有发生大起大落现象。泉州市调查了6县市的15个蔬菜种植基地,目前基地生产经营基本正常。
电力: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7月28日即启动台风洪涝预警。有关人员到岗到位、驻守到点,沿海可能受到台风影响严重的市、县供电公司取消双休日,福建全省组织1.2万多名抢修人员待命,提前补充备齐各类应急物资。截至7月30日21时,福建主干电网安全稳定运行,1万多户停电,除少数不具备抢修条件外,当晚都连夜抢修完毕。
福建电网防台抗灾已上线新武器——“福建电网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能直观展示福建全省范围的气象信息实时情况,并实现对灾害进行实时预警与预警等级预报,实现实时短信预警功能,并对电网薄弱环节和风险区域作出主动研判。
国土:
省国土资源厅认真组织各地做好防灾工作,盯紧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做好地质灾害排查,及时做好预警发布。截至目前,已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4次。按照预警的等级及时根据村(居)地质灾害群众转移预案督促指导乡镇果断组织转移,据统计,福建全省共转移群众69422人,未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
此外,统筹调配好应急技术服务队伍,截至目前,福建全省17支应急技术服务队伍355人为防灾工作提供应急服务。
农业:
省农业厅部署各级农业部门抓好防抗台风工作,及时发布防灾信息,并要求各地立即组织抢收早稻,并及早烘干,确保颗粒进仓。截至目前,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已全部完成早稻收获,合计收获早稻146.57万亩。
同时,抓紧加固果树、大棚等各类农业设施。进一步做好畜禽防汛各项工作,备足饲料和饲草。
旅游:
截至目前,福建全省旅行社已经停止组织团队前往台风地区从事旅游活动。目前,全部沿海景区持续关闭中,内地景区根据当地防指要求适时关闭。福建全省赴台游组团社在台团队已全面停止旅游活动。台风地区各星级饭店已做好门窗、户外广告加固和雨水倒灌防御,并提醒住店客人注意安全。
八闽抗台 勠力同心
台风“纳沙”“海棠”接踵而至,从沿海到山区,福建全省各地干部群众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克服麻痹思想,突出防御重点,做实做细工作,形成了防抗台风的强大合力。
福州:
连日来,福州市各县(市)区、各部门严阵以待,确保各项防抗台风工作落实到位。截至7月31日12时,福州市共转移4.5821万人;159条次的供电中断已全部恢复,49.7万户的低压停电已恢复99.6%;公路中断3条次,2路段已恢复。福州市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对防涝关键要素统一调度,提前最大程度腾空库容,各易涝点值守人员全面到位;福州市园林部门共出动了68支队伍、400多位园林工人,先行处置了影响安全和交通的倒伏树木1750棵,断枝600处。
作为两次台风登陆地,福清市组织各类抢险队伍565支8737人,设置540个避灾点,有序推进危险场所人员的撤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未出现险情,未出现人员伤亡情况,后续防范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泉州:
目前,泉州各级各部门干部坚守岗位,不断加强防御力量,持续做好人员安全转移和安置工作。泉州市领导进驻各县(市、区)开展检查指导防御工作。
按照部署要求,泉州各县市在台风来前已做足准备。泉州市要求各级各部门认清严峻形势,切实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重点防范地质灾害,妥善转移安置群众,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严防人员回流。加强会商研判,科学调度水库,强化点对点预警指导。提前预置抢险救灾装备,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做足供水、供电、交通、通信保障。
莆田:
7月29日、30日晚,莆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续召开全市防御台风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严肃落实责任,细化防御措施,落实人员转移,科学有效指挥,做好应急保障;克服麻痹思想,严禁人员回流,突出重点防范,加强督促检查。7月29日,莆田市领导分赴基层一线,检查指导防抗台风工作。
7月30日凌晨,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成立8个渔业防台风督查组,深入一线检查渔民“返流”情况,并帮助渔民加固缆绳、固定渔船。涵江区启动区、镇(街)、村三级联动防台应急预案,对全区31个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无缝隙巡查,对可能引发地灾的地段竖起警示牌,并给群众发放了地质灾害明白卡和避险卡。
南平:
双台风来袭时,南平市相继启动了防台风或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
7月31日傍晚,受“海棠”环流影响,南平市普降暴雨。南平市防指每天两次进行会商,点对点预警指挥。加强渡口安全巡查检查,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的人员。目前,全市共有464名县级领导干部下沉乡镇(街道),2897名乡镇(街道)干部深入村居指导工作,共排查各类隐患点7178处,提前转移群众1404人。
各级部门奋战一线,攥指成拳。市、县两级民政局办公室和救灾科(股)取消双休,盘查清点备灾物资;卫计部门紧盯重点部位的防汛措施,确保电力供电和服务正常运转;地方海事部门发送1万多条防台预警信息;公安部门共投入警力1200余人,出动车辆400余辆次,排查巡查安全隐患120余处……
宁德:
宁德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先后7次召开防汛会商和视频会议,部署具体防御工作。7月29日晚,宁德市领导分赴各地指挥指导防台工作;随后,国土部门也派出10个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地灾工作。同时,宁德市重点防汛部门还取消双休日,先后组织8244名干部深入一线,全力做好防抗台风工作。多县市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各级包村领导干部全部进驻一线,有序转移地灾点、易涝点群众。同时,加强对在建工程、地灾隐患点区域巡查值守与隐患排查整改。截至7月31日 9时,宁德共转移各类危险区域人员61619人。
平潭:
面对双台风到来,平潭全区保持作战态势,全力应对。早在台风“纳沙”来临之前,平潭在7月28日就连夜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全面做好防抗台风的准备。全区各部门取消周末,执行24小时值班和轮班制度,投身防抗台风一线。
各片区、区直部门、乡镇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确保停电区域及时恢复供电,倒伏树木和红绿灯得到维护;危险地质灾害地段施行24小时管制……“纳沙”过境,“海棠”紧随其后。全区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全区上下要继续保持作战态势,坚持24小时值班,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将双台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本报记者)
7月31日,德化公路局组织突击队抢通省道206线63K龙塔路段。本报通讯员 许华森 摄
7月31日,福建武警总队直属支队200名官兵赴罗源县抢险救灾。本报通讯员 刘其燚 摄
7月30日,连江边防大队协助当地渔民加固船舶,阻止渔民登船作业。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李大东 摄
7月30日,福州供电公司工人在鼓楼区元帅路上,抢修被断枝压倒并造成停电的线路。
游庆辉 柯俊明 陈蒸 摄
台风走了,救灾丝毫不能放松
——福清台风登陆点见闻
24小时内,双台风接连登陆同一县(市),创下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虽然双台风均已过境,但强降雨又形成新的考验,福清全市上下仍然不敢有丝毫懈怠。
昨天上午,在距离福清市区40多公里的东瀚镇,风裹着雨柱砸得人脸生疼。“这是台风登陆后的‘回南风’,很厉害,人在码头上都站不稳,雨下得也比前一天大!”东瀚镇镇长林豪勤再次到各个村庄巡查防抗台风的情况。
东瀚镇共有3个低洼地带、9个地灾点和30个易滑坡点,还有8个水库、12处海堤,防抗台风的工作量和压力都不小。从7月28日开始,镇政府干部除了留守值班人员外,全部沉到一线驻村。全镇成立18支应急救援队伍,连续保持24小时巡查状态。
“所有渔船在港内停泊,没有发现船上有人回流”“我村船只清点完成,都在渔港”“渔排网具全部堆放岸边,人员在家”……昨天一整天,在福清市沿海多个乡镇的村主干微信群里,每隔几个小时,大家就报告一次情况。
昨日中午,东张镇少林村的避灾安置点里飘来了饭菜的香味,这里有14户、29名被转移的村民。村支书郑国何告诉记者,村里购买了床铺、席子、被褥,还专门请来厨师,将转移群众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些群众全部来自山上的峰头自然村,家里房子都面临危险。”郑国何介绍说,这几天,村干部24小时在安置点里值班,杜绝任何一人回流。
昨天下午4时许,“海棠”已在福清登陆超过12个小时,龙高半岛却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福清市发布了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气象预报显示,3小时内,龙高半岛大部分镇街降雨量超过100毫米。
风雨中,一群养路工人在积水中迅速疏通排水管道,虽然他们穿着雨衣,但很快就全身湿透。“今天已经是第四次来排水了,台风虽然过境了,但我们一点也不能放松,否则积水会越来越深。”一位养路工人介绍说。
昨天一整天,福清全市干部群众在送走罕见的双台风后,没有一丝放松与懈怠,克服连续作战的疲惫,继续全身心投入到灾后生产生活的恢复工作中。(本报记者 卞军凯)
与时间“赛跑”
“纳沙”“海棠”与平潭擦肩而过,带来狂风暴雨。双台风席卷下,平潭市政道路沿途不少树木倒伏,平潭综合实验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区市政园林公司等从7月29日起就对全区市政道路等道路进行巡查,及时扶起并加固倒伏的行道树共计2300多株。
7月31日下午4时许,在得知城区西航路两侧树木倒伏后,刚结束对翠园北路树木的抢救,区市政园林公司工作人员马上赶往现场。现场风大雨急,吊车无法作业,工作人员只能拉起长绳,一起将被吹倒的树木拉至路边。
“现在雨大风大,工人机械施工有安全隐患,等大雨过后我们会重新进行栽植。”区市政园林公司工作人员吴舒宁说,经过连续施工,30日城区内的倒伏树木已经被全部扶起,但“海棠”带来的暴雨又造成了树木的二次倒伏。
从29日下午起,这样“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已经持续了将近40个小时。树木被吹倒,不仅会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会造成树木不易成活。他们只能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抢险。
“这些天我们连续奋战,每天都有200多名工人在一线抢修。”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刘风棋说。(本报记者 王凤山 通讯员 翁恺悦 发自平潭)
冒雨抢通道路
7月31日清晨6时,雨依然在下,天还半黑着,莆田市公路局濑溪公路站站长陈靖就带着班站人员出发,巡查辖区路段。
沿路而行,他们随时铲除路面的淤泥,疏通淤积的边沟,清理横挡路面的树枝……至国道324线霞林街道路段时,只见约300米的路面被雨水淹没,部分路段积水超过20厘米。陈靖一边安排身旁的林峰松向莆田市公路局报告,一边带头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徒手摸索、清理被堵塞的排水沟。
接报后,莆田市公路局迅速组织了10名公路抢险人员赶来。他们挥起铁扒、锄头,将淤积在沟里的垃圾、淤泥一一掏出。经过2个来小时的奋战,该路段积水渐渐退去,路面也清理干净,恢复了正常通行。(本报记者 吴宏雄 通讯员 廖丽华 李伟 发自莆田)
背上老者转移
“这座房子有点倾斜,里面有位老人不愿转移,你快进来帮我……”7月31日16时,柘荣县楮坪乡抢险救援队员韦周国与同行的两名队员在洪坑村巡查时,发现村子山坡边缘的一座土房子出现倾斜,赶紧对房主进行劝离。
房主叫林家全,今年84岁,五保户,伤残退伍军人。由于其房屋所处位置不属地质灾害点,此前并没有转移。“这座老房子我都住了几十年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而且家里还养了几只鸭子要照看呢,你们不要管我,我不走……”老人说话很坚决,不让救援队员靠近。
眼看雨势越来越大,风也猛烈起来,老屋土墙上的裂缝清晰可见,倾斜的老屋岌岌可危。见老人如此执拗,队员们觉得不能再等了。他们立即安排队友收拾好老人的几只鸭子,并边哄边靠近老人:“把你家的鸭子也带上了,这下放心啦!”见老人语气缓和下来,队员们迅速上前背起老人就往村部跑……
柘荣县楮坪乡组建了16支抢险救援队伍,经过反复排查,共转移了高龄老人36名,并给安置点的老人送去了生活用品,还请来了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健康监护。(本报通讯员 林颖 记者 李向娟 发自柘荣县)
保障公路畅通
7月31日,受10号台风“海棠”影响,龙岩市永定区境内普遍降雨,一些路段因降雨出现溜方、涵洞堵塞等现象,永定公路分局及时应对。
当天上午,国道235线抚市黄泥丘路段一处10多米长的涵洞出现堵塞,雨水漫过路面,容易造成次生灾害。永定区公路部门及时组织养护队利用竹竿、铁管对涵洞进行疏通,经过1个多小时的连续冒雨奋战,成功将该涵洞疏通,消除了安全隐患。
从7月30日开始,永定公路分局做实台风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工作,加强值班值守及路面巡查,同时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做到一旦发生险情,应急抢险机械、物资能够迅速到岗到位。截至目前,永定公路分局共派出人员1 00余人次,清理辖区公路溜方路段50余处,疏通堵塞涵洞10余处。(本报记者 张杰 马悦 通讯员 刘琦 发自龙岩市永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