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邱毅(右二)在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右一)的陪同下,在世界文化遗产南靖县和贵楼听楼长简良发(左一)介绍楼里的神奇景观。
7月4日至5日,台湾海峡两岸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子豹、台湾“立法委员”邱毅博士带领台湾考察团一行来到南靖县,考察投资环境和福建土楼旅游开发工作。台湾考察团表示,南靖要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这一品牌优势,为促进两岸文化、经贸交流多作贡献。据了解,2008年,该县接待中外游客人数由2007年的41.97万人次,猛增至136.89万人次,同比增长226%。今年1至5月份,该县已接待中外游客48.5万人次,同比增长102.3%,其中来自台湾的游客约占总人数四成以上。
台胞身上流着土楼的“血”
“我们的祖先在河南,台湾同胞的祖先在土楼,他们身上都流着土楼的‘血’!现在,许多台胞看到土楼,都说——‘我已经到家了!’”谈起福建土楼故里南靖县与台湾的血缘关系,南靖县委书记陈忠厚脱口而出:“这种血缘关系的存在,让土楼这种有形的东西有了无形的力量,形成了凝聚力、感召力,让人有怀旧的思想,有回忆的理念,就像一座神化的东西坐落在土楼景区,让人有精神的向往和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土楼又是一种‘物质文化’。”
据《南靖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南靖至少有53个姓氏大批人口迁居台湾。南靖移民在台湾的聚居点有300多处,不少台湾村社,是由南靖移民开发发展起来的,一些南靖移民开发的台湾乡村,还用南靖祖地命名,如“南靖寮”、“南靖里”、“南靖”以及“靖和”、“南和”等。目前,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有100余万人是南靖移民的后裔。台湾知名人士吕秀莲、萧万长、林洋港等人的祖籍地就在南靖。
祖宗在南靖的台湾各姓氏家族,历代均回南靖寻根谒祖,南靖祖地宗亲也到台湾探访亲族,两地家族联修祖祠、祖墓、族谱和祭祖活动,彼此之间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多种形式的经济文化联系。仅1988年以来,已有上万人次台胞回祖地寻根谒祖、投资考察、旅游观光,他们共捐资5000多万元,支持祖地发展经济和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
旅游开发主打“海峡牌”
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南靖县以“海峡旅游”为主题,着力打响“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旅游品牌,积极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县。
去年11月3日至12日,南靖县启动“福建土楼全球巡回宣传推介计划”,台湾被确定为宣传推介的首站。县委书记陈忠厚率团赴阿里山、日月潭等旅游景区,召开福建土楼旅游专场推介会,向台湾地区新闻媒体、旅游社展示福建土楼旅游的美好前景和良好投资环境,并在台湾东森电视台投入福建土楼旅游宣传专题广告;走访重点旅游社,深入洽谈开展旅游协作事宜,促成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台湾海豚湾集团——彩虹国际旅行社签订了在台湾地区的部分观光行销代理业务,既极大提高了福建土楼旅游在台湾的知名度,也有效打通了台湾游客前来福建土楼旅游的对接通道,取得到良好的推介效果。与此同时,该县还先后组团赴香港、北京、济南、福州、大连、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福建土楼旅游专场宣传推介会,在央视、香港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等境内外10多家电视台做常年专题广告和系列专题宣传;在《人民日报》、台湾《中国时报》及《加拿大都市报》等10多家中外报纸杂志做专版宣传广告,使“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得到较大提升。
为丰富“海峡旅游”的内涵,该县在规划建设以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田螺坑土楼群为主的基础上,致力于将《云水谣》这部优秀电影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在这条千年古道上,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清清的同时,亲身感受闽台交流的渊源关系。目前,该县还与厦门广电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利用云水谣古镇和塔下村独特的传统闽台民居建筑及山村景象,共同投资建立“闽台影视基地”,为弘扬海峡两岸闽台文化作出积极努力。同时,该县还把今年确定为“酒店建设年”,引资20多亿元拟开工建设17家星级酒店;投入10亿多元建设山梅公路、景区道路、观景台、停车场、旅游公厕及餐饮、住宿等景区基础配套设施,旅游景区承载功能得到大完善、大提升。(刘文福 吴国平 赵燕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