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延平立足山水建设挖掘旅游潜力

来自: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403


  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武夷旅游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其知名度显著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延平旅游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加紧密融合到大武夷旅游体系的构建中去,成为其重要的补充?

   一、多管齐下,开拓延平旅游发展新格局

  (一 )为延平旅游准确定位,跳出狭隘的旅游概念。旅游业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产业体系,应该走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各部门和社会对旅游的认识,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旅游部门应当把握机遇,调整思路,主动介入,主动配合,配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把旅游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立足“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梯度推进、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三)挖掘文化底蕴,提升旅游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今社会,人们出游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走马观花式的观赏游,开始重视一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浅层次的旅游,不可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延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挖掘好利用好当地的民间文化,实现旅游与文化的紧密结合,才能具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和旺盛生命力。

  (四)整合其他旅游要素,丰富旅游产品。从产业上看旅游业是内涵深、外延宽、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外向型经济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强劲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大项,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延平山水城旅游业建设的对策措施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用高新技术武装的旅游生态经济区”和海峡西岸旅游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延平区今后旅游发展目标,当前和今后加快旅游文化的发展步伐,不但很迫切,而且时机已成熟。为了促进大武夷旅游体系进一步完善,将延平山水城旅游业发展融入大武夷。笔者认为应该抓以下五个方面:

  (一)确立新观念,首先是确立旅游文化发展新观念。主动融入沿海、融入海峡西岸,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设计上,不要只盯着资源本身开发,应树立起满足游客的新观念,发展旅游文化。

   其次,要有效益观念,要实现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就必须把旅游业当作产业来对待,形成具有鲜明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创造良好效益。

  第三,要有大局观念。由于旅游文化行业是综合性强,关联性大、行业界限相对模糊的综合性产业,涉及到旅游、文化、园林、城建、规划及宗教等部门,要互相配合,主动融入,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来做好延平山、水、城旅游文化这篇大文章。

  (二)准确定位,统筹规划。目前,延平山水城旅游的中长期规划正在修编。因此,在规划旅游文化项目时,应着力研究山水城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陈我新、人平我奇,避免重复建设。

  (三)加大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使延平山水城的旅游建设有个大发展,就应增加资金投入。旅游业发展固然回报率高,但投入也相应较高。要想出办法走上社会化、市场化、旅游文化投资的新路子。提倡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

  (四)重视开发和设施建设。不仅交通、道路、安全、生活设施要搞好,而且还要适应当今游客自主性、选择性、趣味性等特点,对现有景区进行加工完善,充实新内容,加强游乐设施建设,把游览和娱乐结合起来,建设一批大型的、有吸引力的、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形成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项目以带动中小旅游文化项目发展。

  (五)加强舆论宣传。搞好舆论宣传,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增强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游客前来投资旅游。(黄木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