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省近岸海域平稳度过赤潮高发期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3

夏季是赤潮的多发季节。由于“拉尼娜”现象,国家海洋局预计今年夏季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可能偏多,估计在45次左右。庆幸的是,大半年过去了,福建近岸海域已平稳度过赤潮高发期!

今年上半年,省海洋环境监测队伍在福建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共开展今年第26期赤潮加密监测工作。福建沿海发现并报告8起赤潮,累计影响面积达10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宁德、平潭、莆田和泉州。重要的是,均未造成养殖业直接经济损失!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我们对于赤潮的态度应当是——早宣传、早监测、早发现、早预防,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海水养殖业因赤潮灾害造成损失,更好地为渔业经济发展服务。”监测技术人员介绍,目前,福建省近岸海域水温较高,不利于对养殖生产影响较大的米氏凯伦藻等有毒甲藻赤潮的形成。接下来,福建省的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将继续开展每半月1次的赤潮常规监测,及时掌握海域赤潮动态,做好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

近年来,为有效防范赤潮灾害,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坚持未雨绸缪、提前部署。2016年福建省重点采取六大措施落实,推进赤潮灾害监测与防范工作:

——及早加密监测。4-6月赤潮高发期前,制定并印发《福建省赤潮监测工作方案》,在赤潮多发的三沙湾、闽江口、平潭近岸3个赤潮监控区和福州、莆田2个重点养殖区布设赤潮监测站位30个,组织开展每周2次的加密监测。上半年共计开展赤潮加密监测26期,监测130航次。

——深化信息服务。通过省海洋与渔业厅门户网站、短信平台和渔港LED大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赤潮信息。累计发布预测、预警和灾害信息129期,编发短信6278条,为赤潮防灾减灾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开展应急演练。4月底,组织省级和县级监测单位在连江县同心湾开展赤潮应急演练,强化省、市、县应急队伍的联动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福建省海洋环境监测队伍应对赤潮灾害的应急处置水平,为今后及时有效处置赤潮灾害、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积累经验。

——迅速应急响应。泉州、平潭等海域赤潮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赤潮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专家和水技人员深入赤潮海区养殖渔排,指导群众采取减少拖动、禁止投喂或提前采捕等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赤潮;同时对赤潮海域实施每日一测一报,及时掌握赤潮发展动态,并发布赤潮信息提醒当地人民政府和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密切关注赤潮动态。

——组织赤潮培训。4-5月,组织专家技术队伍到平潭和泉州举办赤潮防范培训2期,培训渔民养殖户近200人。今年已是福建省连续第四年下基层开展赤潮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人数近千人,有效提高了沿海渔民养殖户对赤潮灾害的认识,增强其生产应急自救能力。

——强化贝毒监测。5-10月期间,在福建全省沿海贝类产区开展贝类毒素检测工作,一旦发现贝毒超出安全限量值,立即采取措施,关闭养殖海域,严禁受污染贝类起捕上市,有效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