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标准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方案》提出,要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简化群众办事环节、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畅通政务服务渠道,推动实现3个转变: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方案》明确了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简化优化群众办事流程。全面梳理涉及群众办事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唯一标识,形成居民个人电子证照目录,建设电子证照库,推动群众办事的“一号”申请,实现“一号”为居民“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二是改革创新政务服务模式。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为支撑,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三是畅通政务服务方式渠道。整合各部门孤立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渠道,构建群众办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推进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实现多渠道服务的“一网”通办,同时做好政务服务个性化精准推送,为公众提供多渠道、无差别、全业务、全过程的便捷服务。
《方案》提出了“两年两步走”的实施步骤,以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试点单位,通过两年左右时间,实现“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模式更加多元,群众办事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2016年,在试点城市内基本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2017年,初步实现各试点城市间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基本公共服务事项80%以上可在网上办理。同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逐步向全国推广。
《方案》强调,各有关部门、地方要切实保障各项措施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同推进;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标准规范;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倡导政企合作;四是完善考核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公民隐私。
相关链接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80个)
序号 | 城市 | 序号 | 城市 | 序号 | 城市 |
1 | 深圳市 | 28 | 济南市 | 55 | 银川市 |
2 | 佛山市 | 29 | 潍坊市 | 56 | 嘉兴市 |
3 | 苏州市 | 30 | 鹰潭市 | 57 | 本溪市 |
4 | 芜湖市 | 31 | 长春市 | 58 | 乌鲁木齐市 |
5 | 广州市 | 32 | 四平市 | 59 | 成都市 |
6 | 温州市 | 33 | 威海市 | 60 | 临汾市 |
7 | 厦门市 | 34 | 阜阳市 | 61 | 贵阳市 |
8 | 东莞市 | 35 | 福州市 | 62 | 泉州市 |
9 | 重庆市 | 36 | 大连市 | 63 | 格尔木市 |
10 | 咸阳市 | 37 | 洛阳市 | 64 | 大庆市 |
11 | 杭州市 | 38 | 孝感市 | 65 | 益阳市 |
12 | 西安市 | 39 | 新余市 | 66 | 沈阳市 |
13 | 辽源市 | 40 | 淮安市 | 67 | 秦皇岛市 |
14 | 呼和浩特市 | 41 | 青岛市 | 68 | 玉溪市 |
15 | 无锡市 | 42 | 桂林市 | 69 | 石嘴山市 |
16 | 宁波市 | 43 | 郑州市 | 70 | 运城市 |
17 | 宜昌市 | 44 | 白银市 | 71 | 北京市 |
18 | 梧州市 | 45 | 南宁市 | 72 | 石河子市 |
19 | 上海市 | 46 | 济源市 | 73 | 湘潭市 |
20 | 上饶市 | 47 | 内江市 | 74 | 承德市 |
21 | 乌海市 | 48 | 七台河市 | 75 | 拉萨市 |
22 | 天津市 | 49 | 兰州市 | 76 | 保山市 |
23 | 合肥市 | 50 | 石家庄市 | 77 | 阿拉尔市 |
24 | 莆田市 | 51 | 吴忠市 | 78 | 克拉玛依市 |
25 | 绵阳市 | 52 | 襄阳市 | 79 | 文山州 |
26 | 长沙市 | 53 | 辽阳市 | 80 | 伊宁市 |
27 | 哈尔滨市 | 54 | 敦煌市 |
|
注:2014年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编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计生委、审计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 家标准委《关于同意深圳市等80个城市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274号)印发。(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