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融入海峡西岸大旅游格局后,将乐县玉华洞国家风景区旅游一天比一天红火。今年1到7月,接待游客74万人次,比增15%,实现旅游总收入近1.8亿元,比增16%。
将乐县二十多年如一日,开发旅游项目,拓展旅游市场,景区绘就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图景。从1987年5月,玉华洞正式向游人开放,当年接待游客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20万元,到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1000万元,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年比一年增多的旅游人数,见证着人民群众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富足的喜人变化。这得益于国家对交通、旅游等事业的大量资金投入,得益于人民群众旅游意识的提高,得益于我们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旅游产业这一长远眼光。”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玉华洞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谢朝阳主任如是说。
告别烟熏火燎的松明岁月
玉华洞有着两千多年的游览史,自古闻名。据《玉华洞志》记载,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人擎起松明火把,探幽这个“深邃、神秘、瑰丽、瑰奇的世界。”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
“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到洞里玩,都是点松明进去。”居住在玉华洞附近古镛镇梅花井村,年过古稀的村民周林凤说,“在我们村,只要能走能说的,个个都是带路人。那时还没有‘导游’这个称呼呢,我们的带路报酬随客人给,5毛呀,1元、2元都有。”
“改革开放后,玉华洞通往外界的山道逐渐变得更宽、更平坦了,来旅游的人也更多了。”随着玉华洞游客的增多,松明的烟熏火燎使洞内洁白如玉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逐渐被熏黑。“我们一边盼着来多些人,一边又为洞里洁白漂亮的‘皮肤’被熏黑,干着急。”周林凤感慨地说。
1984年,将乐县委、县政府把开发玉华洞旅游提上议事日程。此后几年,县里先后多次邀请桂林岩溶地貌研究所、桂林园林研究所、福建农业科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国内相关部门专家,到玉华洞勘察、测量,一切从保护挖掘的落脚点出发,制定总体设计规划和分期实施方案。
1987年,县里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聘请专业人士洗刷洞内能够洗刷的被熏黑的景观2万多平方米。同时,在洞内架设了防水电缆,并安装了便于观看景观的电灯。
玉华洞从此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松明岁月,洞内景观得到有效保护。在洞内岩溶特有的地质成因、物理成因等作用下,如今玉华洞景观迷人的风姿又“青春焕发”。
“第一”古洞散发神奇魅力
7月4日,玉华洞景区迎来了首个最大的旅游团队———厦门DTK有限公司慕名组织员工到玉华洞旅游。此次成行的队员累计1175人。
“玉华洞风景独特,文化韵味浓厚,成了我们推荐顾客的首选景区。这次是我今年第7次组团到玉华洞了。”带队
的厦门中国旅行社陈桂林经理如是说。
带着浓郁的文化味,领略别有洞天的景色。今年来,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大好河山”栏目组、台湾东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聚焦玉华洞。张纪中版“西游记”更是慕名到玉华洞取景……有着“亿万年溶洞奇观、两千年游览历史”的玉华洞生机盎然,备受关注。
这得益于景区全力打响的“霞客文化”、杨时理学文化及获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玉华洞明代手绘导游图”等“古”字号品牌,让文化韵味为古洞增添了不少魅力。
“玉华洞明代手绘导游图”天下第一!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为将乐县颁发了“年代最久的洞穴导游图集———《玉华洞志》”吉尼斯之最证书。
将乐县运筹帷幄,科学决策,挖掘旅游文化,树立了多个“第一”品牌:1992年8月,全国第一座徐霞客青铜塑像在玉华洞落成;1993年12月,福建省第一家洞穴博物馆———岩仔洞博物馆景区对外开放。
今年4月,我省首个“院士工作站”在玉华洞景区挂牌成立。首个入站的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学院研究员、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教授卢耀如。工作站成立后,景区发挥院士的专家团队作用,重点帮助解决玉华洞的文化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实际问题,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注入生机。
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科考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机结合,让玉华洞增添了神奇的魅力。
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区建设
在积极挖掘古洞旅游文化潜力的同时,将乐县委、县政府着力做好景区的生态保护及配套旅游设施完善工作。
据《玉华洞志》记载,“解放前,游客多循当地人导引到玉华洞游玩,游览面积约1.3平方公里。”
1984年,将乐县把建设、开发玉华洞的景区范围划定为1.5平方公里。两年后,又把这一范围扩大到2.3平方公里。1988年,该县将景区范围扩大到13平方公里。1997年,县里再次做出决定,将景区范围划定扩大为26平方公里……
变化的是枯燥的数字,始终不渝的是将乐县保护生态这一宗旨,让潜在的旅游资源被更多的游客领略。毋庸置疑,这些数字变化的背后,是县里运筹帷幄,积极运作的结果。
近年来,将乐县投资2.4亿元资金建设玉华洞4A旅游景区的提升改造项目,霞客园、游客中心、茶艺苑等一批批景区配套设施,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将乐县抢抓机遇,趁势出台《将乐县人民政府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布局: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条件,积极主动对接全省“大武夷”旅游区和泰宁旅游经济圏,构建以玉华洞溶洞旅游为龙头,以天阶山、龙栖山生态旅游为核心,以苏区文化、乡土文化、杨时文化、英雄文化特色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格局,逐步把将乐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
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区建设,让名洞、名山、名水“抱团组合”,相得益彰。眼下,将乐县正积极从完善旅游产业要素,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是玉华洞旅游强势发展的又一新起点!(将乐记者站 李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