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漳州:打造特色鲜明的自然文化旅游目的地

来自:闽南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377

  《漳州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漳州先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漳州建设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如何理解这一战略定位的提出?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此,记者专访了漳州市旅游局局长吴宗宏。

  记者:《实施方案》提出了“把漳州建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一发展目标,漳州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具备怎样的现实基础?目前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如何?

  吴宗宏:漳州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园林城市,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5个点、国家4A级旅游区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加以精心培植,全市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成龙配套,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49家,星级酒店25家,旅游车队3家,成为一处集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今年1-9月,全市旅游总接待人数690.9万人次,增长9.9%,旅游总收入71.4亿元,增长7.7%,“十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79.1万人次,同比增长53.3%。全市旅游行业正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品牌效应日趋彰显,正逐步形成以福建土楼生态旅游区、东山国际旅游海岛为主体,以滨海度假、史迹探秘、生态休闲、温泉养生、祖地寻根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旅游业已成为漳州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记者:漳州作为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如何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做足对台旅游文章,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吴宗宏:漳州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是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的前沿平台和重要基地。开展对台旅游工作既是漳州的特色,更是漳州的优势。下一步,我们将紧扣《意见》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八次全委会关于“把漳州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重点先行区”和“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加快对台产业对接。一是发挥祖地优势,促进线路对接。充分利用《意见》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抓住经金马澎赴台旅游的“小三通”旅游产品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契机,发挥我市台胞祖地、名人故里、传统艺术、香橼祖庙等对台旅游优势,打造“漳台文化观赏游”“台胞祖地寻根游”“宗教朝圣观光游”等一系列富有漳台特色的旅游产品,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实现漳台两地旅游线路的对接。二是搭建交流平台,推进漳台合作。精心打造以漳州旅游节为主线的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云霄“开漳圣王”文化旅游节、平和三平祖师文化旅游节等涉台旅游节庆活动;利用海峡旅游博览会、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等海峡两岸旅游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景区对接、客源互送等方面扩大合作;力争每年组团赴台召开漳州旅游产品推介会,邀请台湾主流媒体记者和主要旅行商来漳踩线,与台湾地区旅游机构和大旅行商联手促销,扩大漳州旅游在台湾地区的影响力,使我市成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交往的前沿平台。

  记者:立足新起点,市旅游局作为我市旅游工作主管部门,将如何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更好地为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服务?

  吴宗宏:国务院支持加快建设海西《意见》出台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结合全市旅游工作实际,提出了四项贯彻意见。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增强发展后劲。充分用好《意见》中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的有关政策,做好项目储备与策划工作,修编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全力打造南靖、华安土楼的世遗品牌,加快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建设步伐,发挥东山优秀旅游县的带动作用,培育旅游增长极,推动与珠三角旅游区对接。二是创新促销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充分利用《意见》赋予的对台先行先试政策,拓展交流合作平台,办好涉台节庆活动,做好做足对台旅游文章,精心培育“海峡旅游”品牌;不断创新促销方式,对内巩固本省和粤东市场、拓展“珠三角”和“长三角”市场、突破江西市场;对外主攻台港澳市场、培育日韩市场、开拓欧美市场。三是强化市场监管,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旅游市场监管职能,全面提高旅游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水平,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漳州”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诚信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工作体系,发挥旅游协会作用,构建“诚信旅游”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旅游安全工作实绩考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我市高校、职校旅游培训基地的职能作用,完善合作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导游队伍素质,为我市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为建设海峡西岸旅游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