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福建第三批省派干部驻村一年半成效显著

来自: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15

福建省开展第三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一年半来,实现了高开局、开好局的目标。220个省派驻点村筹措帮扶资金7.64亿元,实施项目4159个,驻点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福建全省平均水平,为“双薄弱村”架起了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新农村的虹桥。

城乡统筹汇合力

2004年始,福建省先后选派驻村干部到重点贫困村任职,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其他职务,每批任期三年。前二轮投入驻点村帮扶资金60多亿元,全面加速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农村建设步伐。2011年初,从省直党政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中央驻闽单位选派的220名优秀后备干部分赴220个经济和工作基础“双薄弱村”履新;省里还安排了125个省直机关及中央驻闽单位,捆绑了445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实行挂钩帮扶,予以重点扶持。

各挂钩单位和选派单位普遍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在资金、项目、信息、人力等方面全力支持驻点村的发展,成为驻村干部的坚强后盾;各市、县(区)主动呼应,把驻点村纳入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检查,主要领导经常深入驻点村指导驻村工作;福建全省各行各业与社会各界也纷起响应,不断推进整村扶贫开发事业。

转型升级促双增

发展是第一要务,破解“三农”难题、解决“双薄弱”村突出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广大驻村干部咬定发展不放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坚持边开展调研、边制订规划、边组织生产,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去年2月25日,经驻村第一书记黄开远精心筹备,村办企业“安溪湖上服装加工厂”在省贸促会驻点村湖上乡盛富村诞生了。企业熟练工人和管理人员80多人全部从本村招聘,年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180万元,去年实现村财收入15万元。随后的两个月,黄开远筹资50万元,又创办了“盛富茶叶合作社”,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有47户茶农入社。今年,黄开远邀请福建省龙腾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来村考察投资,日前,该公司已就打造油茶(花)生态旅游基地与湖上乡达成了框架协议,拟投资5000万元,以盛富村为中心,建设万亩油茶和茶花基地,并配套生态旅游项目。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发展现代农业。广大驻村干部把“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借鉴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引入商业运作拓展农业”的要求,始终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调整种养结构,在“名、特、优”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优质率;着眼于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的步伐,开展村企对接,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着眼于加强科技咨询、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服务,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五新”技术的运用与推广。

仙游县社硎乡湖洋村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省政法委派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凌志通过建立利益带动机制、大户示范机制和财政资金补贴机制,建设标准化毛竹种植示范基地6000多亩。引进仙游县绿洋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斥资180万多元,建成日生产能力10吨的湖洋毛竹加工厂,产品大量销往浙江、湖北、山东等地。通过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形成了毛竹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带动了当地及周边乡镇的毛竹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毛竹产业的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广大驻村干部还着力从源头上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远程教育、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现代经营理念与管理,促进了农民经营模式的转变。加大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了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返乡农民创业带头人。同时,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和第二、三产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连城县林坊乡林塘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鲜切花规模从原来的200亩发展到现在600亩、产值达650万元,种花农户从不到10户发展到目前的78户,把小产业做成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鲜切花基地,这得益于福建能源集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余万师的强有力地推动。余万师充分发挥村部远程电教的优势,组织花农到龙岩泰德公司学习最新的种花技术,赴上海花博会参观学习,拓展视野,帮助花农建立冷鲜切花冷藏库,建立完善花卉专业合作社。

据统计,一年半来,220个省派驻点村新增土地整理面积3.98万亩,新改造农田面积1.93万亩,新增经济作物面积4.24万亩,新增林竹面积10.25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个,开展农村技术培训3.13万人次,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653人,推广农村创业致富项目550个,建立农村创业致富基地300个,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得到了增强。(吴德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