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是全球第二十三处、中国第四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全面建成之际,武夷山所在的武夷山市也在积极开展东南亚市场营销,推介武夷山旅游产品。
武夷山,是继泰山、黄山和峨眉山之后,中国第四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以其典型的碧水丹山奇观、完好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悠久的古闽越族文化,影响中国、东亚、东南亚历史800余年的朱子(朱熹)文化,和作为中国乌龙茶发祥地的武夷岩茶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世界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武夷山也得到了福建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福建省武夷山市旅游局副局长林飞表示:“自从海西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来后,省委就把武夷山提到了更高的高度,希望武夷山在境外市场上大踏步前进,把武夷山打造成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打造成国际型的旅游度假城市。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更多国际客源来武夷山旅游。目前国际客源以东南亚和东北亚为主,我们立足这两个地区,辐射到美国、俄罗斯,甚至非洲。当前,我们要全面拓宽东南亚和东北亚这两个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服务贸易协定》的签订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旅游市场更加开放,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旅游往来也更加便利。武夷山市也渴望借此契机,拓展东南亚市场,在该地区打响“自然与文化双遗游”的品牌。林飞说:“国际旅行者比较认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他们很关注中国的遗产地和遗产游。泰国公主诗琳通曾两度光顾武夷山,并对武夷山高度赞誉。能够得到她两度光顾,说明武夷山产品对他们还是有吸引力的。”
其实,武夷山旅游局也在积极寻找跟东南亚国家、旅游部门和景区间合作的切入点。武夷山希望借助举办自贸区相关会议来宣传自己的品牌。林飞说:“我们希望自贸区的相关会议能够放到武夷山来办,便于沟通和交流。对我们来说也是个促进。其实,通过举办这样的会议,不管它的性质是什么样的,也是让东南亚国家了解我们武夷山的一个窗口。”
举办国际型和区域型的赛事、盛事和集会对营销当地品牌和拉动当地经济来说,无疑是一种较为节约成本的营销手段。在把相关会议“引进来”的同时,武夷山市也积极思索着如何将自己的旅游品牌“推出去”。林飞表示:“我们希望武夷山也能够纳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参与框架合作协议。比如说产品能够共享,线路能够共推。如果武夷山能够在中国-东盟自贸区里形成它的线路和产品,这将有利于武夷山旅游市场的发展。从战略上来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旅游合作能够辐射到武夷山的话,应该是有利于推进武夷山旅游产品跟国际旅游产品接轨的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还具有和中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缘优势,开展赴台湾旅游比较便利,这使得近年来福建与台湾的旅游合作非常紧密,林飞介绍说:“目前来讲,福建和台湾的交流合作是比较密切的,台湾很多项目都是在福建先行先试。其实东南亚国家游客出来旅游不光是希望看武夷山和国内发展的状况,更希望看到大陆与台湾同胞手足般的感情在里面。”
在不久的将来,包括东南亚游客在内的境外游客,可以游完福建直接到台湾旅游,或游完台湾直接来福建旅游。对此,林飞说:“我们也在想,如何能在福建很快办到去台湾旅游的证件,像广西到越南下龙湾那样,办个简单的手续,很快就能过去,那是非常便利的。再有像深圳去香港也是这样,只要交100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到那里去了。如果东南亚游客在福建旅游完能够很快地接轨到台湾去旅游,或者在台湾旅游完很快地接轨到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来旅游再回去,形成旅游线路回路,将十分便利。”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福建与东盟的旅游合作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旅游业有望比其他行业更快复苏,因而也成为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中最先开放的产业。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旅游合作势必为进一步加强双方的服务贸易发挥积极的作用。(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