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工业革命的产物,每一次“进化”,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这次也不例外。
31日,全长198公里,最高时速350公里的京福高铁南平段动工。日后,由福州始发的列车,经由京福高铁,一小时内抵达南平、武夷山,三小时抵达上海,七小时直达
北京。
空间距离缩小,生活半径扩大,生活轨迹随之改变。生活的理想就是选择理想的生活,我们得承认,京福高铁将给我们一个理想的选择。
聚客效应:武夷山旅游业的“双刃剑”
交通通达与否,对于旅游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现有交通条件限制,武夷山游客“进得来,难出去”的问题始终存在。”提及这点,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廖泉义感触颇多,每天从武夷山发往各地的火车票总计2200多张,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淡季都要每天备5000多张车票,旺季的需求量更是高达上万张。”
廖泉义笃信,京福高铁定能让武夷山的旅游业更加“火”,“温福高铁开通后,福州、宁德两地的旅游市场就明显升温了。”
“京福高铁是一条重要的旅游观光线路。”对廖泉义的观点,市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葛灼瑞表示赞同,京福高铁途经泰山、黄山、武夷山三个“双世遗”产地,沿线的北京、天津、济南、合肥,以及“铁路鼻祖”詹天佑的故乡婺源等,均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京福高铁的通达,将吸引来更多的游客,这为做大做强武夷山旅游业品牌,形成大武夷旅游新格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去年底浦南高速通车后,长三角地区到武夷山的游客量明显增加,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仅自驾车前往武夷山的游客量同比增长约30%%。高速铁路对武夷山旅游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是机遇,更是挑战!廖泉义的强调不无道理。反观自身,武夷山现有的旅游产品亟需提升,服务有待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将客源留住,刺激消费,否则交通方便了,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反而得不偿失。
机会来了,如何巩固长三角旅游市场,拓展北方客源市场?武夷山,要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
同城效应:城际交通实现“公交化”
在南平喝早茶,到武夷山坐漂流,再到上海看看风景如画的外滩……对于闽北人而言,这种现代版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生活,不再因时空的阻隔而变得遥不可及。
据市铁路建设指挥部工程部主任张金荣介绍,京福高铁开通后,武夷山至福州的铁路运行时间将从6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南平至福州仅需半个小时。“这意味着闽北至福州的城际交通将实现‘公交化’,使闽北成为福州真正意义上的‘后花园’。”
未来,京福高铁将形成大动脉,贯穿中国南北。“全线通车后,近期每天将有87对,远期127对客车途经闽北。闽北与上海、合肥、上饶等城市将形成3小时交通圈,南平到北京只需6个多小时的车程。”张金荣如是说。
在省内,随着福厦高铁建设的稳步推进,温福铁路的开通运营,以及南三龙铁路的规划开建,将架设起以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闽北经由京福高铁至福州,再由福厦高铁或温福高铁至厦门、温州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
“依靠高铁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优势,闽北与长三角、珠三角及沿海地区的通达时间至少缩短了50%。”张金荣笑着说,“高铁给老百姓出行带来的便利将日益显现。”
拉动效应: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契机
从闽北至北京,原本需要十几个小时的铁路旅途,被高铁压缩到了6个多小时;而位居中间的长三角地区沿线城市,北上、南下均在3个小时左右。
京福高铁骤然拉近了闽北与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的时空距离,为三地的融合埋下了“伏笔”。据此,业内人士断言,闽北迎接产业转移的时机指日可待!
“有了京福高铁,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北京、环渤海湾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相联更加便捷,有力促进沿线地区的市场要素和经济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科学的配置,也大大拓展了经贸合作的发展空间,这都将转化为闽北经济发展和整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葛灼瑞分析道。
京福高铁的开通,加快了闽北构建南接北联战略通道的步伐,长三角及沿海地区的经济得以顺势向南转移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而闽北,不仅将承接产业转移,信息流的转移、沿海地区变迁的发展成果和先试先行经验,一个也不错失。
京福高铁的通车,其意义不止在于加大运力,密切海西区与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经济联系,还是沿线城市人才和资源重组的好机会。
京福高铁纵贯我国南北,联通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福建五省,对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以及海西经济区,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业内人士由此相信,全国各地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向京福高铁沿线区域集中和优化,这也为过去不太受人才青睐的闽北增添了更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