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一斤才五毛八,比在老家自己种的还便宜。”15日早上,在福州市西洪路永辉超市,从闽西到省城照看孙女的阮阿姨一下子买了三个大萝卜。最近,受气温骤降和阴雨天气影响,加上元旦、春节将至,福州市区部分菜价有走高趋势,但记者在永辉等超市依然看到不少“一元菜”。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福建省CPI同比上涨3.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此前,9月、10月,福建省CPI涨幅连续回落,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去年底以来,国内物价持续上涨,CPI一度步入“6.0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全国菜价一路上扬。专家分析说,流通环节太多,城市化加快,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减少或布局不合理等,也导致菜价高位运行。受此大势影响,福建省菜价也在上涨,控价稳价压力增大。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揪着群众的心,也牵动着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去年11月初,福建省率先打响“菜价保卫战”,有针对性地打出一套组合拳。仅一周,菜价即回归“一元时代”,福建全省19种蔬菜平均批发价下降13%;一个月后,菜价下降25%,老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菜篮子”,一头连着物价指数,连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另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连着农村的繁荣稳定,两头都是大民生。行政手段调控菜价立竿见影,但不是长久之计。“菜篮子”调控难度大,很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
今年9月,全国菜价再次飚升,福建省菜价也随着上涨。
治标,更需治本。省政府出台稳定主要食品价格十项措施,建立控价稳价长效机制,力度之大、措施之强前所未有——
建立平价商店。各地按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负担一点、平价带动销量增长消化一点、政府财政资金补贴一点的“三个一点”原则消化价差,截至11月底,福建全省已建立平价商店、直销点(直供车)1217个;
降低市场流通费用。福州、龙岩分别先行降低11个和14个国有(含国有控股)农贸市场摊位费50%,其他地区也调整了超市、农贸市场负担的收费项目标准,并按最低限执行。各地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0月底,福建全省累计免征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约3.68亿元,预计全年免征额可达到4亿元;
加强市场价格监测。从9月18日至11月底,福建全省价格部门组织召开32场市场价格提醒会,出动检查组996个,对648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开展价格巡查,查处了一批违价行为;
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各地均建立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截至11月底,福建全省已发放价格补贴约1.38亿元;特别出台高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和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政策,减轻了物价上涨对困难学生的影响。
“菜篮子”的根本还在于“菜园子”。只有“菜园子”生机勃勃,“菜篮子”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福建省已计划从新增财力中,先行安排2000万元,试行一年蔬菜种植保险;生产周期30天以上且种植规模在30亩以上的农户,可投保风灾、水灾、旱灾、雹灾、冻灾险。明年起,省级以上财政预算每年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抱团发展。
“这些举措走在全国前列。”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陈玲说。(记者 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