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首次采取专题询问的形式开展监督工作。询问的重点内容是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情况,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群众普遍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等。
问诊把脉,紧追不放
8时30分,专题询问会准时开始。
“为什么食品抽检合格率很高,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却很低?”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游劝荣第一个提出问题,直击要害。
“接招”的是省食安办主任钟安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对消费者心理造成的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二是媒体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高,报道明显多于过去;三是个别报道不够准确客观;四是一些食品抽检的频率频次不够高,范围不够广,导致抽检的合格率有偏差。”
“那么,您认为是老百姓应调整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还是政府应进一步改进对食品抽检的方式方法?”钟安平的话音刚落,游劝荣立刻针对他的回答紧追不放。
钟安平诚恳地说:“两方面都应同步进行。应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消除群众的一些误解;政府部门要扩大抽检面和批次,让实际合格率更科学,符合百姓感受。”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陈宜安向省农业厅副厅长郭跃进发问:“福建全省许多地方的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有的检测水平比较低,甚至无检测,要如何强化措施,提升检测水平,让大家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福建全省农产品质检体系,配备蔬菜等农产品的检测设施,今年在省财政支持下,我们已给福建全省34个蔬菜面积在十万亩以上的生产大县配备流动监测车和快速的检测设备,大部分设备已投入运转。”郭跃进认真回答道。
“地沟油”是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黄绳跃委员单刀直入:“福建省在避免‘地沟油’重返餐桌方面有何举措?”
省公安厅副厅长张洪德表示,针对“地沟油”非法产销情况,福建省近期开展了摸查并查处几起案件。下一阶段,福建省将从“地沟油”的收集、使用环节入手,严打非法销售“地沟油”的企业或小作坊。同时通过举报线索等进行逆向排查,严防“地沟油”进入百姓餐桌。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蔡锋、陈亮、刘鑫、刘群英、陈今明、吴小南、王健、徐平、白京兆等九名委员提问也一个接一个。如何治理保健产品非法添加、无证生产、违法经营?怎么实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回收利用?如何加强小作坊、小餐饮、农村食品市场的管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围绕当前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委员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省住建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卫生厅、福建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厅局负责人作了坦诚细致的回答。这一问一答之间,都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跟踪问效,不止于“问”
询问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专题询问作为询问的形式之一,是由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对特定议题进行集中问答的活动,比一般询问监督力度更大,有助于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作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组织开展的专题询问,无论是询问人、应询人,还是社会各界,都对此充满期许。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我们每个人和子孙后代,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抓住了老百姓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这是一个好开始,通过专题询问的监督形式,人大在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上将有更大作为。”白京兆委员认为,专题询问应不止于“问”,对于这次专题询问委员们提出的问题,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跟踪问效,希望政府各有关部门切实加以整改,真正做到以监督推动政府改进工作。
作为此次专题询问会上回答问题最多的政府部门负责人,钟安平表示,在前来参加专题询问前,他作了精心准备。“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充分体现了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这对我们的工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他表示,福建省将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七大体系,全方位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全链条,无缝对接的安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体制和监管体制。
游劝荣表示,开展专题询问,是落实监督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是人大常委会一种常规的监督方式,也是人大了解政府工作的一种方式。从这次的专题询问来看,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专题询问应走向经常化、小型化和常态化,形式灵活多样,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工作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