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印象大红袍》让武夷山迎来旅游的第二个春天

来自:闽北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61

  从1979年起步,武夷山旅游已经走过30个年头。1999年,武夷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给武夷山旅游带来了第一个春天。那么,武夷山旅游的第二个春天何时到来?如何改变白天登山、晚上睡觉的旅游模式,缓解“绿疲劳”?21日,南平市旅游局局长温秀美接受采访时一语中的:《印象大红袍》将是武夷山旅游第二个春天的引爆点。

“注入新的元素”

  有数据显示,2009年武夷山主景区接待量共210万人次,与2008年相比,仅上升了0.6%,若不含竹筏的接待量,总体数据则下降3.6%。温秀美告诉记者,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武夷山单纯的山水观光旅游已经日趋饱和,以观光为主的旅游已经达到极限,几乎没有增长的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推出新的项目,为武夷山旅游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更好地发展。”

  “如今的武夷山就好比昔日的桂林。”温秀美说,“作为我国第一批旅游目的地,在各地都大搞旅游,不断推出新的旅游景点后,桂林旅游一度下滑。《印象刘三姐》上演后,游客蜂拥而至的景象重现桂林,可以说,《印象刘三姐》给了桂林旅游‘第二次生命’。”

  据介绍,《印象刘三姐》的投资额为2亿多元,一年的门票收入约2.4亿元,最高峰时,一天演出三场,每年给当地财政带来的税收上千万元。《印象刘三姐》带来高额财政收入外,解决了当地4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使得城市的品位进一步提升,如此一个生态环保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桂林旅游的发展轨迹,或许能给我们些许提示和思考。”温秀美说,过去只要一说福建旅游,人们能想到的就是武夷山加鼓浪屿,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两地的旅游发展都趋于饱和,我们应该要有危机感。特别是在旅游日趋受到重视,游客选择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要为武夷山注入新的元素,吸引游客到武夷山来。在这个时候推出《印象大红袍》实景演出,无疑是给武夷山带来了新的契机。
 
  温秀美说,《印象大红袍》将成为吸引重游者和初游者的引爆点,亦是武夷山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对丰富游客的夜生活,延长逗留时间,拉动消费以及更好地展现武夷山的文化内涵,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武夷山将会成为海西区的
一个重要的客源集散中心,并辐射到周边的景区(点),从而不断带动大武夷旅游乃至海峡旅游的发展。

“用好这张名片”

  《印象大红袍》对于武夷山而言,是一张能叫得响的旅游名片,那么,武夷山将如何用好这张名片不断地发展提升,从而推进大武夷旅游经济圈的构建?温秀美说,《印象大红袍》给武夷山旅游带来了新的元素,它打造的多个“唯一”,本身就是很大的亮点,我们要用好这张名片,在软件和硬件上都要跟上步伐,否则,有可能会砸了自己的品牌,适得其反。

  温秀美表示,除了着力做好《印象大红袍》宣传工作之外,各级旅游部门都将行动起来,把旅游资源充分地转化成旅游产品,打造一流的旅游路线、设施和服务。同时结合创意、养生等理念,完成从观光游向多元化、多样化的旅游模式转变,从武夷山到大武夷旅游体系的一系列形式和内涵上的提升转变,充分挖掘闽北的文化内涵,打造集世遗观光、养生度假、会议会展、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于一身的旅游目的地。

  温秀美说,旅游要发展,关起门来是行不通的,首先要有广阔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要把眼界放到全省乃至全国上来看,做到旅游路线的全面对接,通过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包装,才能最终实现大武夷旅游产品的有效整合及市场和客源的共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