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记者来到安溪龙门镇首个“国”字号项目——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工地,看到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连绵几公里的施工围墙不断延伸。近期投资60亿元的产业园,将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带动泉州乃至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投资如此巨大的高科技项目,为何落户一个山区乡镇?
龙门镇位于安溪县南部,东邻南安,南连厦门同安,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兼备着地理、资源、交通的优势。2010年,龙门镇被列入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之一,此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多个高科技项目落户龙门,主要有赖于五大战役的实施对龙门镇的提振。被列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后,龙门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乡镇,而是作为整个安溪的南翼新城来发展,大大提升了对项目的吸引力。”龙门镇党委书记廖炳辉说。
不只是龙门镇。记者从泉州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泉州还有金井、湖头、东石、水头、黄塘被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去年以来,多个好项目大项目竞相进入试点乡镇,如金井镇总投资100亿元的晋南水城项目,龙门镇总投资38亿元的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5亿元的连捷温泉世界山庄项目,湖头镇总投资100亿元的光电产业园项目,东石镇总投资数十亿元的伞具项目,水头镇总投资30亿元的滨海新城项目等。重量级的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正在极大地改变试点乡镇的面貌,这些小城镇的强势崛起,正给泉州经济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成为泉州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悉,截至7月底,泉州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8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3%。其中6个省级试点镇完成投资11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2%,多项指标均位居福建全省前列。
去年下半年以来,6个省级试点镇积极邀请国内外高素质团队规划发展方向。不论是利用滨海蓝色为主色调描绘发展蓝图的金井,依靠红红火火的工业打造现代化特色产业基地的水头、东石和湖头,还是依靠天然的绿色打造生态旅游城镇的龙门、黄塘,一片片曾经沉寂的土地迅速展开恢弘的篇章。今年第一季度,6个省级试点小城镇全面完成各项专项规划及启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起点规划,科学、明晰的发展定位,使引资、投资双方都有的放矢,也为未来产业的集聚、产业链的延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漫步在水头镇五里桥文化公园,清澈的池水、青青的草地,掩映的树木、古色的石板……让人心旷神怡。这个总投资2.5亿元的公园,采用BT运作模式,由上海园林规划设计院设计投资,现已初具规模。这个公园将极具古代文化的五里桥与现代园林结合起来,保护和提升了五里桥的文化品质。公园将于明年4月竣工并免费对当地百姓开放。据介绍,泉州市要求,各试点镇要努力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要重视小城镇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特色文化的挖潜、提升,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
随着越来越多大项目的入驻,人口、金融、供应商、物流等诸多生产和配套要素更多向小城镇汇聚。南安水头镇一家石材企业负责人林梧生告诉记者,自从水头被列为省级试点乡镇后,困扰企业多年的招工难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更让他高兴的是,由于多家物流企业进驻,形成了竞争局面,公司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了。
为配合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今年初以来,泉州市陆续在试点镇实行市、县两级领导挂钩制度,挂钩领导定期到试点镇现场办公,减少审批环节,形成了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和良好格局。
“小城镇建设战役的开展,为泉州几个省级试点乡镇的软、硬环境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跃升,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主动前来对接。多种要素在此聚集,直接优化了当地的资源配置,而这种配置又反过来助推当地的城市化水平和品质,两者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泉州市代市长黄少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