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洋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资料图)
去年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的通知》,要求福建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门票经营权2010年6月底前要全部收回。近来,关于屏南白水洋景区引资开发一事,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2日,屏南县旅游局局长、白水洋景区管委会主任对此事做出反馈,明确表示正在落实省政府的上述文件,确保政府销售门票工作在6月底前落实到位。
将评估景区资产为收回经营权做准备
屏南县旅游局局长、白水洋景区管委会主任陈少锋告诉记者,1月15日,《海峡都市报》刊登了《白水洋经营权转让再起争议》文章,省长黄小晶做了重要批示,此后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也做了批示。屏南县委、县政府立即行动,召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研究贯彻上级领导有关批示精神,明确提出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将相关工作落实到位。
陈少锋说,目前,屏南县已经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方案的实施。
据了解,屏南县已聘请了闽东远大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再选择一家资质高、实力强的会计师事务所,着手开展风景区的资产评估、企业的投资评估,为下阶段的整改工作做准备。
陈少锋说,从去年1月1日开始,屏南县的游览参观点门票收入就已实现“收支两条线”。为进一步完善风景区门票“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政府销售门票工作在6月底前落实到位,屏南县景区管委会已正式发函白水洋景区的经营公司———圣阳公司,今年上半年暂时委托公司出售门票,确保门票收入按规定时间足额进入县财政专户。
在屏南白水洋景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目前白水洋景区主要经营性收入就是门票收入。6月底前,政府收回门票经营权,那么圣阳公司将何去何从?陈少锋说,已研究两种思路。一是借鉴一些景区的成熟经验,以政府控股的模式继续与企业进行合作;一是终止合作,由县政府全部收回景区的门票专营权,服务性项目依法由企业经营。
他说,目前屏南县正积极与省建设厅沟通,听取省建设厅对收回方式、补偿标准的指导意见,并与企业进行商谈,希望取得企业的理解和配合。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报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实施。”
白水洋景区曾是烫手山芋
采访中,陈少锋也对白水洋景区究竟是否被“贱卖”做出回应。他说,这需要历史地看待问题。当时,屏南县政府财政连维持基本运转都十分困难,根本无力开发景区,而且,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景区开发前景不容乐观,在始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商愿意开发的情况下,与圣阳公司签订开发合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开发初期,屏南县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全县没有一条等级公路,县级财政年收入仅两千余万元。”陈少锋说,从1990年至2003年的14年间,整个景区仅投入300多万元维护费,景区游览仅靠原始状态的简易步行道,整个景区处于原始的状态。2003年,全县年接待游客量不足3万人次,实际进入景区的游客不足1万人次,“就地方发展而言,如果再那样下去,白水洋鸳鸯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就严重浪费了”。
据介绍,为拓展景区开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屏南县历届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自1997年以来,屏南县先后与香港凯福公司、环渤海旅游集团、新加坡公司等数家中外企业进行投资洽谈,甚至提出将位于城关繁华地段的县政府原招待所及其周边部分土地无偿提供给开发商使用,作为开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配套设施,但人们对景区开发前景担忧,招商均未取得成功。
陈少锋告诉记者,2002年,通过网上招商,屏南县引进香港锦中公司开发建设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区。但第二年,锦中公司也因畏难而退出风景区开发。
此后,屏南县对景区开发经营再次先后与大创公司、圣阳公司、浙江千岛湖五龙公司(古田翠屏湖开发商)、福建省煤炭公司等进行招商谈判,仅圣阳公司一家有投资意向。在征求宁德市政府意见后,屏南县政府于2004年3月9日和圣阳公司正式签订《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区开发建设经营合同书》。
“当年为开发白水洋,服务地方发展,屏南县可说是几经波折,煞费苦心。”陈少锋感慨地说,“当初,我们谁也没想到,在国家和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白水洋旅游发展有了今天的局面!”
正联合闽东景点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坚决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依法依规做好工作,让投资企业接受、屏南县人民群众认同。”陈少锋说,尤其是,整改不能影响白水洋景区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要继续促进景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屏南生态旅游业。记者了解到,去年1月,白水洋、鸳鸯溪两景区被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授予4A级旅游区,目前正与福鼎太姥山、福安白云山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
陈少锋介绍,去年,屏南全县游客接待量达8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1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达57%。
“景区开发产生的综合效应非常好。”陈少锋说,目前,屏南县内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按三星级标准在建酒店2家,普通宾馆、公寓100多家,接待床位近6000张。同时,引导农民围绕旅游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经营、发展农家乐等,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0元。(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