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重提“内联”的重要作用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4
山区县域经济如何拓展?在抓好“外引”的同时,注重抓好“内联”,是一种合乎市场规律的选择。目前不少地方“内联”的潜力很大。福建省出台的《关于促进武夷新区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由厦门、泉州两市分别与南平市在武夷新区内共建一个产业转移园区。这对于推动福建省山海协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外引内联”,是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的思路。实践证明,它是改革开放的有效途径,也是改革开放的显著特征。“内联”与“外引”可以相互促进,一般地说“内联”强的地方,对外意识也浓,投资环境也好;“外引”不仅是项目,也包括新的观念,有助于推动“内联”。

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就是得以打破封闭、半封闭的状况,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学会对内与对外经贸活动的两套本领。一方面可以借助“内联”,在国内、区内实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把经济规模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外引”,吸收境外、国外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经验、管理,给区域经济注入生机活力。目前一些地方“外引”似乎有招数、有热度,而“内联”动作不大、成效不佳,有些地方甚至遭冷遇。

综观福建省一些地方,县域经济结构依然有很大趋同性,几乎是同样的企业、同样的产品,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科技含量高的、上规模的新产业不多。这就难免互抢资源,互争市场,恶性竞争,难有比较优势。又由于资源型的企业居多,随着资源的萎缩,很可能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而且容易导致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危机。为什么一些地方经济总量不大、大个企业不多、优势产业不强?“内联”不够是一大症结。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任何产品要获得市场优势既要有特色,又要有规模。有特色而无规模,或有规模而无特色,都难有市场比较优势,经济意义都不大。要让两者兼备,“内联”是个好途径。以山区南平为例,“内联”就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目前南平大小电缆企业已有40多家,“太阳牌”电缆本可以发挥龙头作用,但却未能联合起来,形成集团经营优势。早年前,国家部委到南平检查工作,就颇有远见地指出,“南平市有望做成电缆城或电池城”。可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良机。再以闽北茶叶为例,虽然有着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武夷岩茶、建瓯御茶、政和功夫茶、建阳小白茶等,自古就享有盛名,但却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况。如果能通过“内联”,形成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下大气力打造“武夷茶”大品牌,闽北茶叶香如故的景象也许指日可待。

在市场经济的情势下,实行“内联”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坚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方针,不宜“拉郎配”,但政府做好“服务、引导”大有可为。行政管理应有利于促成“内联”和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不应变成行政壁垒。政府的职能要转移到依法管理经济的角色上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更大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