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先锋颂:31年坚守,在路上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200

与一般人总想挣大钱、做轰轰烈烈的事相比,蔡蒙军的想法似乎显得胸无大志。从1980年开始干上养路护路这个最普通的行当后,至今已31年,其间有多次找上门的机遇,可换个更光彩、更有地位、收入更高的岗位,却都被他拒绝了。他用31年的坚守,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人生。

作为公路人的后代,蔡蒙军1980年底正式参加养路工作,4年后,被调到福州市公路局福清分局步履岭沥青拌和场工作。凭着聪明好学,他克服了只有初中文凭的局限,很快就摸清了沥青拌和机与拌和设备的构造、特点和操作原理,成了拌和场不可缺少的技术骨干。

真金不怕火炼,磨砺方显本色。拌和场工作繁重又单调,每天三四时就得起床煮油,不论严寒酷暑。为了让其他道班的养路工人每天能及时开工,蔡蒙军和工友们就得预先备好能使用的热沥青,而他从来都是最早起的那个。

养路工,很多人都不愿做,蔡蒙军却做得有滋有味,并且干出名堂来——在水电、机修、料场加工、机械等方面成了行家里手。场里遇到什么难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他,每次,他都不负众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成了场里的“福星”,分局的“名人”。

凭着对事业的忠诚,他选择平凡,但选择不甘于平庸。凭着一股韧劲,他一边看机械图、技术书籍,一边搞实验,硬是攻下了许多技术难题、拿下了多项发明,先后成功改造了沥青加热锅,试制成功沥青乳化剂,改进公路清缝机机体,研制出手推式灌缝机、石屑撒布车……这些发明和技术革新为国家节约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能源消耗,在全市、福建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不同程度反响,在公路行业上写下一篇篇华彩篇章。

无数个日夜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是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共产党员……

在荣誉面前,他很淡定,从来没有豪言壮语,甚至几乎拒绝了所有的提拔,甘愿做一颗螺丝钉,默默钉在一个岗位上。

2003年,蔡蒙军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积极响应公路局改制,勇敢地承包拌和场。他把经营的目光投向全市公路系统乃至包括高速公路和市政公司在内的福建全省公路行业这块“大蛋糕”,在更灵活的运营机制下,拌和场的市场平台逐步被打开:公路画线工程、水泥路面灌缝、公路标志标牌等市场服务让料场起死回生。现在,他带领机械班职工,以技术、产品服务公路,每年产值300万元,创造利润30万-40万元。

“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躬身前行的不懈努力。”这是大家对他踏实做事、实在做人的品质的概括。

31年的坚守,蔡蒙军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寂寞公路,献给了荒野峻岭,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