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难、立案难、取证难、处理难,查办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四难”现象长期存在。为突破瓶颈,福建省检察机关深挖细查,积极拓宽线索来源渠道,灵活运用侦查手段,切实把好立案关、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等五关。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福建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975件1123人。
从新闻中找线索
“注意从新闻报道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是发现渎职线索的一条捷径。”漳平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日金对此深有感触。几年前,《经济日报》公布国家林业局、公安部督办的10起破坏森林资源案中,漳平麦元火车站违法运输木材案榜上有“名”。看到这则时政新闻,反渎干警产生疑问:违法运输何以畅通无阻?分析,初查,求证,林业检查站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浮出水面。
坐等办案,显然无案可办。主动发现线索,是福建省各级检察院的普遍做法。省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检察官告诉记者,发现渎职侵权线索,不仅要眼睛向外,还要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的刑事案件,以及受理审查当事人申诉的民事案件中,从不正常、不合情理处挖出案中案。
向素质要战斗力
“由于社会公众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对渎职犯罪危害性认知度不高,检察机关查办案件时,往往得不到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配合,甚至设置阻力。”一名检察官坦言。
正因为难度大,查办渎职侵权犯罪,不仅要有一查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还要讲究谋略和方式方法。
反渎办案工作一直居福建全省前列的龙岩市检察机关就得益于“四办”:重大案件专案查办、疑难案件提办督办、棘手案件参办协办。对涉案人员多、涉及罪名多、涉案地域广、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龙岩市检察院成立专案组,把办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攻坚克难上。2009年,永定县老寮坑矿发生“7·8”特大透水事故,龙岩市院第一时间介入调查,从全市两级检察院抽调30名干警参与办案,由市院统一指挥协调,挖出事故背后12名涉嫌渎职失职、贪污受贿人员,涉案金额1600多万元。
破解渎职犯罪办案难,需要有一支熟悉业务、作风过硬的队伍。2010年,一场全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在福建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全面展开。结合办案实际,进行模拟侦查取证,参加疑难案件研讨等多形式练兵,提高实际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