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城新貌。谢汉杰 摄 |

上图:上世纪50年代,东山干部群众在海边沙丘上种树。(资料图片) |
清晨,一阵细雨拂过,天空朗润起来。吸吮着甘露,东山岛的绿林益发郁郁葱葱,与周围的蓝海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踏百级台阶,到小山上的谷文昌陵园瞻仰,心情很不平静。木麻黄簇拥着陵园,其中数十株已达一人环抱。那是谷文昌当年带着大家种的,如今已长成森林,守护着东山万家灯火。
50多年前,时任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干部群众战风沙、种绿树,把“福建省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东山岛变成了宜居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益于推广种植芦笋,东山成为漳州第一个小康县。而今,海岛人发扬谷文昌精神,把曾经肆虐的沙做成了大产业,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斗沙
“穷山恶水,看不见几棵像样的树。”年已七旬的林业技术员林嫩惠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山老百姓很穷,“锅上没粮食,锅下没柴火”,吃完的甘蔗渣吐在地上,马上就有小孩拣回家当柴火。
“1956年,县里成立林业科。不久,沙荒调查队成立,谷书记亲自当队长。”老林说,第一次调查是在地处乌礁湾风口的山口“乞丐”村,就是现在谷文昌陵园所在地。风沙打在脸上像针刺,眼睁不开。谷文昌掩着衣服上了风口,下来时,脸已被风沙打成紫黑色。
1958年,东山试种的20万株木麻黄不幸遇上倒春寒,只活了9株。社会上议论纷纷,谷文昌对大家说:“不要失去信心,要总结经验。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振奋精神。活了9株,就是希望。”县委大会上,谷文昌郑重地说:“制服不了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经过一年的试验,东山总结出木麻黄种植经验,绿化战役气势磅礴地铺展开来。“每次种树,他总是挥着铲子带头爬上沙丘。休息时,群众喝地瓜粥,他喝更稀的地瓜汤。群众说,谷书记都带头种,我们没理由不跟上。”老林说。
谷文昌最终带领东山人战胜了沙荒。为人民谋福祉的人,人民永远记着他。谷文昌去世后,清明节“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风俗在东山自发形成。
如今,每年绿化工作始终是东山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往的植树节上升为义务植树季,增加了2个月时间,干部群众齐上阵。县绿化办主任陈启贤说,今年截至5月底,全县造林8527亩,完成省下达全年任务的107%。有了木麻黄这道屏障,东山逐步引进凤凰木、棕榈树等100多种景观树,支撑起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良好生态环境。
续写传奇
“能在家门口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工作,我感到自豪。”佘桂吟是漳州旗滨玻璃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部门化验员,家住东山城垵村。2009年,小佘从福建师大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就回东山找工作,旗滨相中了她。在旗滨就业的东山人有1400人,占总员工数的七成。
多少年来,东山的硅砂始终“待字闺中”,直到旗滨来了。这家全国最大的民营玻璃企业,也是福建在建最大的民营企业、漳州在建三个百亿项目之一。
国际上建成投产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要花18个月,旗滨用12个月;同行业建成投产一条高级镀膜玻璃生产线要花12个月,旗滨用8个月。旗滨在两年内总投资从12亿元增资到140亿元,5年内将上8条生产线……
“东山人渴望发展、致力发展、决战决胜的精气神,创造了‘旗滨速度’。”宁波旗滨集团总裁俞其兵坦言。
“旗滨速度”的背后,是一支战斗力顽强的干部队伍。项目报批平均比常规快1个月,项目征地平均快3个月,项目投建月均超进度15个百分点,项目拉动东山经济3年平均45%以上增长……
旗滨初到东山时,当地基础条件还不好,县委书记王毅群告诉俞其兵:“请相信,服务是我们的优势。”
由50名精兵强将组成的东山县旗滨玻璃项目指挥部应运而生。项目指挥部基础设施建设组李玉生带领一支青年突击队,劈山炸石保供水,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满足了玻璃厂年用水100万吨以上的需要;“踏破脚皮,磨破嘴皮,硬着头皮,饿着肚皮”,项目指挥部征地组工作人员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一天在群众家里做几个小时“义工”,项目征迁无一例上访……
城垵村民李雪芬的楼房原来出租给项目指挥部办公。“他们日夜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饭菜重新热了好几回,都没法吃上一口。”李雪芬说。
3年来,指挥部为旗滨办好事1000多件。
在旗滨项目的强势拉动下,东山去年跃升为漳州市一大增长极,获评福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今年初以来,全县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全县生产总值1-3月完成17.75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工业产值1-5月完成54.18亿元,同比增长37.2%;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月完成24.42亿元,同比增长210%;财政总收入1-5月完成4.186亿元,同比增长7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月实现7447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月实现2508元,同比增长15.9%。
“着力改善民生,是谷文昌精神的根本。我们始终牢记,把反哺民生当作跨越发展的落脚点。”王毅群说,东山岛最大的民生问题莫过于水。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岛外引水明渠、渡槽已严重老化,过水大量渗漏。东山县委、县政府精心规划建设一揽子水工程,包含岛外引水第一水源改扩建一期、开辟第二水源等7个子项目,概算总投资6亿多元。
在东山岛八尺门海面上,30多名技术工人加紧筑造钢筋水泥台架。工程副指挥、东山县水务局局长张美光说,第一水源一期项目总投资8835万元,至今已完成5600万元,八尺门跨海管道预计年底可完工通水。今年底,东山可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
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进取精神——东山干部群众继承发扬着谷文昌精神,在这个曾经风沙肆虐、而今绿意盎然的海岛上,续写跨越发展的传奇。(本报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谢汉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