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三位院士的“6·18”情结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98
继2004年26位院士首次走进“6·18”以来,短短6年间仅省科协推荐的院士专家项目就有8283个,其中86个项目与福建福建省企业签约,签约合同金额140多亿元,目前已有56个项目落地投产。今年又有25个院士项目签约,总投资金额达2.62亿元。“6·18”何以吸引最顶级的科学家?三位院士的对接情结便是最好的答案。

尹伟伦:

  在闽成立全国首家林业院士工作站

“‘6·18’为科研人员提供贡献知识、才智的机制,是科技创新的平台,是广大院士和地方紧密联系合作、实现共赢的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说。

在2009年“6·18”上,北京林业大学与三明市政府签约开展校地科技合作,全国首家林业产业“院士工作站”当年在三明成立,尹伟伦主持了成立仪式。此后,他数次来闽考察调研。在去年“6·18”上,双方又启动“北林大南方林区(福建三明)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基地的试验示范区已完成近万亩规划建设。目前,已有1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落户基地,仅北林大,去年以来专家教授就来了78人次,最长连续工作80天以上。该校王新杰副教授所带的11个研究生驻站长达11个月之久。尹伟伦院士说:“这为全国林业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开辟了科研新领地,使科学研究更接近生产需求,也为我们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今年“6·18”会上,尹伟伦院士与建宁县签订了“生物质能(无患子)产业合作”项目;又与三明市签订“共建海峡两岸现代林业研究中心”项目。“6·18”已越来越吸引着他。

卢耀如:

  打响院省合作“第一炮”

“我们院士到福建来,除了带项目,也很愿意为海西更好更快地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献计出力。而‘6·18’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平台。”闽籍院士卢耀如对回家乡参加“6·18”感到很高兴。

卢耀如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虽已年近八旬却多次参加“6·18”。他说,近年来,“6·18”的内涵更加深化,开展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扣紧转变方式主线的院士献计献策活动,为院士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会。

“去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新到任没多久,第一次出差就选择来福建参加第八届‘6·18’,在回去的飞机上,我向周院长介绍了相关课题,他很重视。”经过攻关,以卢耀如为课题项目组组长的《海西经济区(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被列入2011年中国工程院16个重大咨询项目之一。

今年6月18日,省政府和中国工程院签订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工程院将在‘6·18’和‘院士专家海西行’等活动基础上,为福建省提供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咨询,而我们这一课题是‘第一炮’。”卢耀如院士说,“借‘6·18’平台,我在有生之年为建设美好的家乡出余力的愿望正在一步一步实现。”

王乃彦:

  本月签约下月做实

“我这是第七次参加‘6·18’了。‘6·18’有创意、有新意,规模一届比一次大,层次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深刻,名声越来越响亮。这个平台也吸引了我参与到加快福建发展的进程中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王乃彦对记者说。这些年,王乃彦一直为福建核电项目建设鼓与呼,推动了宁德、福清核电站的建设。

本届“6·18”会上,王乃彦与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北美环保集团分别签订了“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研究开发平台构建及人才联合培养”和“核辐照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 项目,还达成6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王乃彦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省在北京举行的慰问在京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他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前景,福建福建省领导当场指示省经贸委等部门与他对接。随后,他和省经贸委有关人员进行了紧密的交流沟通。“6·18”前夕,他送来了一大本可以为福建开展核技术的建议书。

王乃彦院士说,此次签约内容,包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海峡西岸非动力核能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建立福建首个强流电子加速器辐照实验室,开展农作物、林木、花卉改良育种和农产品保鲜加工等的民用核能技术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下个月,我还将带代表到福建,把协议具体化、做实。”(李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