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调中心的调解员立即赶往现场,并观察到“讨说法”的人群中有几名年轻人是“职业医闹”。调解员将情况反映给现场的民警,民警迅速介入。很快,“职业医闹”灰溜溜地跑了,现场的“火药味”明显下降。调解员同市卫生局、司法局工作人员一起,查看患者病历、询问当事医生。他们发现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晶体脱落的情况。这让院方意识到,自己存在一定过错。
当日14时许,在医调中心的调解下,医院退还了所有医疗费,并赔偿了一定数额的药费。
患者看病不满意,可以到医院设立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投诉,使医患矛盾在萌芽阶段得以解决;发生医疗纠纷后,启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公安等部门一齐介入,保障安全;在处理纠纷上,有第三方调解机制,公平裁定;调解后,医院要赔偿的,由保险公司承担;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赔偿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由医疗救助机制解决——这就是福建省当前正在实施的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机制,其遵循着“内部沟通、应急处置、第三方调解、医疗责任险、医疗救助”的路线图,环环相扣。
2010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意见的通知》,要求福建全省强化政府部门职责,加强协调联动配合,加快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创建“平安医院”工作新格局。
“五位一体”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长效机制的建立,为第三方调处医患纠纷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作为空间。特别是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有力保障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发挥最大功效,提高了第三方调解的实效性。目前,福建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保险公司在各设区市设立医疗责任保险理赔中心,在各县(市、区)设立分中心,公布报案电话,主动参与、及时介入医患纠纷调解,认真履行保险合同,保证在医患纠纷调解结果或法院判决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赔付。
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赔偿后仍存在的一些问题,由医疗救助机制解决。福建全省有30多个市(县)确定流浪乞讨病人救治定点医院80余家。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遗弃病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2009年,福建全省实施城乡医疗救助9.8万人次,支出救助资金8113.4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3.1%和62.4%。
目前,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最容易激发群体性冲突的隐患之一,公安机关将福建全省240家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列为治安重点保卫单位,在医院及周边设立228个警务室,并派出414名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医疗机构综治指导员或警务区民警。去年,福建全省公安机关共侦破发生在医院的刑事案件139起,查处发生在医院的治安案件212起,确保了医疗机构的安全稳定。
如今,福建省已有240家县及县级以上医院接受“平安医院”考评,其中219家医院通过考核验收,达标率为91.4%。出院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80.21%。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实行一年多来,医疗纠纷起数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四成。(记者 包 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