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记者来到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村部广场上,不少村民在村务公开栏前观看“牢记总书记嘱托,八一村五年巨变”图片展。村部会议室里,县、镇、村干部与群众正重温2006年1月13日总书记视察八一村的点点滴滴,八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罗光乾说:“托胡总书记的福,八一村才有这样的喜人变化啊!”
“当时还怕自己割莴苣的手太脏,不敢跟总书记握手,没想到总书记那么亲切地握住我的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陶洋片寨中村村民朱昌义依然激动不已。他专心打理起租来的10来亩地,一季莴苣,一季烟叶、水稻,妻子和儿子在村里的纺织厂上班,一年下来,全家收入有10来万元,一家人从原来2层的土房搬进了三层新楼。“要是没有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我们一家哪能这么快过上好生活呀!”朱昌义乐呵呵地说。
原来,八一村是个纯农业村。2006年底,总投资3000万元、年产值破亿元的八一纺织厂成为首家入驻八一村的企业,突破该村工业“零”的状况。去年,八一村工业集中区再次扩容,由500亩增至1000亩,现已有铭嘉钙业等4家企业入驻。总投资1.2亿元的大山工贸,第一期将建设一条年产30万吨的脱硫石灰石粉生产线,成为八一村乃至小陶镇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一组数据充分体现八一村的“华丽转身”:5年前,八一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村财收入不足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20元,村财收入50.5万元;经过5年努力,工业产值由零变成去年的2.3亿元。穿村而过的大陶河道经清淤,河岸经加固,成了村民心中最坚实的防线;总投资300万元的八一村幼儿园可容纳130名幼儿入学,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直径达25厘米的自来水主管道比原先的大了两倍多。八一村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农业部与福建省共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为了放大八一村效应,小陶镇把大陶洋片区八一、五爱、寨中等6个村整合成大“八一村”。小陶镇去年被列为福建全省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全镇23个大小项目陆续启动,八一效应进一步被放大,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八闽大地上演……(本报记者 薛希惠 通讯员 童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