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必贵一样,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寿宁全县地质灾害点、偏远自然村又有796户、3750人住上了新房。
三年来,寿宁县把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民生、打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投入资金超2.8亿元,完成造福搬迁2161户、10212人。
寿宁安居工程,源自一次自然灾害——2007年8月20日,台风圣帕给寿宁西部的平溪乡带来强降雨。上午11时,距离老区村龙头坑约500米处的后山崩裂,泥石流携带巨石呼啸奔来,冲毁学校,4座民房被夷为平地,9座民房只剩残垣断壁,沿河低洼地带一片废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我们不能被动防,不能每次都等受灾了再重建。”寿宁县领导对重建工作进行科学部署,“对居住在有安全隐患地方的群众都要提前搬迁、提前安置,把作为防灾减灾的一大措施办法,与灾后重建等一起规划安排,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进行。”
随后,该县制定了《寿宁县安居工程建设三年规划》,以改善民生为宗旨,集造福工程搬迁、地质灾害点搬迁及治理、灾后重建为一体的安居工程建设拉开序幕。
平溪乡在环溪村一次性征下82亩土地,分三期进行安居工程建设。三年来,环溪村安居工程涉及9个地质灾害点、23个边远自然村257户、1212人搬进新居。
南阳镇把安居工程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在双湖二级公路旁选定安置点,征地15.2亩,每座安置房按60平方米设计。三年来,共有156户、656人住上新房。
鳌阳镇把安居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在安章村安置偏僻山村群众50户、200多人。
“不论我们的财政多困难,安居工程的配套资金都要想办法兑现”。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每年任务当年完成,寿宁县实行安居工程建设“一把手”负责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把安居工程建设情况作为年度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及县财政在困难中挤出资金外,寿宁还建立处级干部和县直单位挂钩重建点搬迁户责任制,给予每户1.5万元的帮扶资金,并对其他搬迁重建对象,制定了0.5万-1.5万元不等的帮扶标准。同时,制定出台了搬迁户建房用地有关税费优惠征收、建房自用木材在采伐限额内优先安排、户籍迁移办理简化手续等优惠措施。建设部门为各乡镇的集中安置点做好建设规划、图纸设计、施工监理等;脱贫办以“打卡入户”的方式,将补助金及时拨到搬迁户的储蓄卡上。
搬迁出山的农民,不仅生存环境变了,精神面貌也变了。“以前住在山里,孩子读书、购买农资、生病拿药都要上山下岭,实在辛苦。现在与外界接触多了,钱也好赚了,日子过得很开心。”已搬迁到环溪村居住两年的王光珠说。(吴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