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三个12%就是提高幸福指数的一个具体抓手。”福建省政协委员、省地税局副局长叶木凯说,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经济发展了,就要切实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让群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龚守栋认为,实现三个12%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十一五”完美收官,去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8%,为今年发展蓄积了力量。
加快发展也要缩小差距
如何实现三个12%,委员们纷纷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福建省政协委员、省通信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锦炎说,实现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高度关注“三化一调整”。“三化”即工业化要实现工业产品利润、附加值的“低”向“高”转变;城镇化要真正解决就业和住房问题;农业化要建立现代化服务体系,解决农民承包土地与住房的有偿转移问题。“一调整”即调整收入分配要在改善劳动者报酬初次分配比例偏低的同时,缩小群体、区域、行业、城乡之间差距,解决人才过度集聚于发达地区的问题。
福建省政协委员、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助理王永闽亦关注缩小收入差距的问题。他建议省政府出台职工收入稳定增长的指导意见,保障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企业经营指标增长相挂钩。
农民增收有机遇也有挑战
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添根认为,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的目标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广大农村干部要解放思想、敢于先行先试,建立种、养、工、劳等多元化增收机制;二是结合各地特点发展重点项目和特色农业,改善农业内部资源结构、经济结构,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和为农民增收的服务渠道;三是提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四是努力为山区农村破解发展项目不足、资金困难等难题,多提供科技、政策、信息、资金上的服务和支持。
长期在农村一线工作的福建省政协委员、大田县茶叶局茶叶站站长林乐全说,实现农民增收,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要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基于此,他建议要一手抓农业科技推广,帮助农民打造切合各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一手抓信息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农产品销售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各级干部要真正沉到农村一线,进田头、入农户,为农民提供信息和人才支撑。
福建省政协委员、长泰厦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连文成说,现在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主要是减免农民支出,今后还应适当提高对农民增收的财政性补助,在直接促进增收上还要再加把劲。(赖文忠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