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是全国唯一的一类防空省,九个设区市都是重点的防空城市。在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十一五”时期福建省人防建设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实现了深入推进人防部门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人防建设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人防事业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心尽责,为海西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人防工程实现快速发展
各级人防指挥机构,加强指挥体系配套建设,省和设区市全部完成了地面指挥所建设任务,多数单位完成了地下指挥所建设任务,省本级和福州、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市以及厦门市部分区完成了机动指挥所建设任务,宁德市抓县级地面指挥所建设力度大、成效好,逐步形成地面与地下相结合、固定与机动相结合的指挥平台。
坚持把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新建一批大型单建式人防工程和结建式人防工程,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引进外资投入人防工程建设。人防工程总量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城市人口人均使用面积快速增长。厦门、福州、宁德、龙岩、莆田是“十一五”人防工程发展最快的设区市。泉州市修建了大型人防物资库,提高了工程配套率。为防空掩蔽有保证,应急避难有去处,医疗救护有站所,物资储备有库房创造了有利条件。紧紧抓住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厦门市做到了凡修隧道必建人防工程,福州市结合地铁建设兼顾人防工程,莆田市利用外资在繁华区修建单建式超大型人防工程,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要求迈出坚实的步伐,且逐渐实现人防工程社会化维护管理。
人防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修订完善应急方案,开展城市防空袭演练,人防应急能力明显提高。省本级和福州、厦门、漳州市在接受国家人防办组织的人防指挥机构应急能力检验中,得到了高度评价。
积极探索疏散基地建设路子,取得初步成效。各设区市普遍开展了疏散基地选址工作;厦门市在安溪、长泰县建设疏散基地,建立了街道与乡镇、社区与村庄的对接机制;省和泉州市按照“四通六能”要求,在永春东关镇开展人口疏散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并作为南京战区五省一市人防联席会议观摩现场。职责制度向基层延伸、落实到末端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和军区人防办领导的充分肯定。
积极围绕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人民防空能力,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省市建成了指挥信息控制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通信系统更加完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有线与无线、地上与地下相结合的通信网络进一步拓展;城市以电声电动警报器为主、广播电视为辅和固定与机动、统控与分控相结合的警报报知网络基本建成,城市人防警报音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人防宣传教育广泛深入。积极推进人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媒体,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平战结合工作深入拓展
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深入开发利用人防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作贡献,增强了人防持续发展能力。人防工程开发逐步由物质文化生活、物资储藏、菌类种植等领域,向优化城市环境、改善交通条件、承担灾害避难保障领域扩展。省市机动指挥平台已加入政府处置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体系,今年3月,省和龙岩市机动指挥车分别开赴模拟灾害事故现场,接受国务院、省政府应急办组织的应急能力检验,受到了好评。
法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积极推进人防建设的管理方式由以行政命令为主向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相结合转变。省政府、福建省军区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福建省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人防建设进行了有效规范;与人大、政府、军事机关的有关部门组织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法制化水平。
在政府机构调制改革中,省市两级人防机构普遍得到加强,不仅成为本级政府直属组成部门,而且加挂民防局的牌子,充实了职能。人防机关以“准军事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多次组织参加联合防空袭演习和指挥机构联训。“十一五”以来,省市组织各类演习演练30多次,增强了人防指挥机关和保障分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