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在二楼睡觉,感觉楼下有动静,就一骨碌爬起来拨打了#9,左邻右舍很快赶过来,一下子抓到两个小蟊贼……”18日,上杭县古田镇竹岭村村民张华学激动地讲述几天前发生的险情,对派出所推行的“平安电话十户联防”赞叹不已。竹岭村推行 “平安电话十户联防”才1个多月,就抓获了6名盗贼,化解了7起矛盾纠纷。
这是福建省完善强化综治维稳的一个缩影。据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调查,2009年,福建省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4.72%,创历史新高。
安全感来自于日益发达的基层“平安网”。目前,福建全省乡镇(街道)综治服务中心的覆盖面100%,大部分村居(社区)建立了综治服务站。各地在继续强化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和城乡(社区)警务室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驻村下派干部、综治协管员、平安中心户长的作用,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已发展至4万多支50多万人,构筑起“专群结合保平安”的铜墙铁壁。
安全感来自于对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的及时化解。泉州市成立处置经济风险应急保障协调领导小组,采取分类化解、协调化解、联合化解、督办化解等形式,主动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漳州市向108家重点企业下派民警担任经济安全事务助理,帮助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纠纷调处、企地联防机制。宁德市推行“工警民”平安共建,有力保障重点企业、重点建设的发展。厦门市推行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评估,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
安全感来自社会管理制定的创新。目前,福建全省已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所)900多个,泉州、厦门等地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组织网络。漳州、南平、三明、宁德等地通过成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龙岩、三明、南平等地组织平安家庭示范户与困难家庭、边缘家庭、纠纷家庭、涉案家庭结对帮扶,扩大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社会效应;福州市加强物业小区治安防控,厦门市探索总结网络管理办法,不断延伸平安创建领域。(记者 闵凌欣 实习生 郭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