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此次合作,将有利于推动桂闽双方在农业科技、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产业技术联合攻关机制和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说。
当天,福建农林大学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柳城县政府、广西格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凯米克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西凌云浪伏茶业公司等分别就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甘蔗健康种苗产业化、甘蔗新品种推广、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食用菌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开发、茶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10个项目签订了合作协议, 迈出了服务泛珠三角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步伐。
广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已久,早在2000年,广西就通过福建农林大学引进台糖甘蔗品种,该品种经过福建农林大学改良后,含糖量高、产值大,在广西大面积推广。“广西是农业大区,气候与福建差不多,两地具有合作的优势条件。此次10个项目的签约,将在两地农业项目合作上谱写新的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张明沛说,这些项目将列入广西“十二五”规划农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回去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将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跟踪这些项目的落地。
据悉,福建农林大学长期为广西甘蔗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服务,学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广西甘蔗研究所等单位的共同参与下,选育推广一大批甘蔗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特别是由福建农林大学甘蔗创新团队主持的新台糖22号、10号、16号、25号等甘蔗品种,年应用面积覆盖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85%,推广历时10年,目前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93%,促进了甘蔗产业的跨越发展。
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次与福建农林大学签署“甘蔗新品种推广、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项目,公司副总裁李政介绍,通过合作,广西不仅蔗农收入增加,而且带动了整个糖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我国甘蔗糖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甘蔗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如凯教授长期致力于甘蔗产业研究,他每年都要去广西十几趟,大部分时间呆在田头间,指导蔗农生产。“我一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在外地,这些时间大部分跟农民待在一起,我觉得我们研究的项目要让农民喜欢,这样我们的成果才能在田头上开花结果。”
对此,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林占熺教授持同样看法。林教授的不少菌草项目也在广西推广,并取得了成果。“我们的研究项目只有转化成成果,造福人类,才算真正的成功。”
陈永正介绍,福建农林大学在甘蔗、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食用菌、茶学、植保、蜂学等诸多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不仅是菌草技术原创单位,还是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福建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单位。
“农业教授论文要写在田头上。福建农林大学一直推行产、学、研相结合,教授的科研成果要第一时间应用到田头上,为我国农业作出贡献。”陈永正介绍说,福建农林大学立足海西,面向全国,与广西、河北、广东等多个省区有合作项目,取得了双赢的效果。(本报记者 王凤山 李向娟 通讯员 周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