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村,像严成妹这样经过培训上岗,实现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三峡少数民族村共有人口1419人,竹山11000亩,竹制品企业23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村针对本村竹制品企业多的特点,在村民致富、企业服务上下足工夫,形成企地共建共赢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该村充分利用建阳潭山市民讲坛三峡分坛平台,以集中办班或委托送培方式共培训实用人才200多人。培训内容涉及竹木加工、活性炭工艺等农村实用技术。许多农村青年在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此外,在党员中还实行“传、帮、带”就业帮扶机制。青年党员谢庆良利用自己竹木加工机器维修的一技之长,先后带领至少5位农民成为企业机修工。村民朱建根学成后在下坪竹制品企业担任机修工,年薪达到3万元。
为使企业能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村党组织以“服务企业”为抓手,为企业排忧解难。星星竹制品有限公司由于扩大生产需要,急需实行变压器增容。村里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与供电公司联系,使得企业用电及时增容,生产规模因此不断扩大,员工达到170多人,并成功与浙江双枪竹制品有限公司联营,成为双枪竹制品闽北总代理,年产值可突破千万元,成为当地的规模企业。
此外,该村还在资金周转、品牌树立、生产用地等方面为企业服务。今年上半年,为企业解决信贷资金50万元;配合村办企业春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走品牌发展之路,公司“孟宗竹”商标成功申报福建省著名商标,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