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

电视剧《红色摇篮》在福建省激起热烈反响

来自:福建日报 作者:上海要闻 访问量:1149
表现中国共产党在1929年到1934年期间领导劳苦大众创建闽赣中央苏区红色政权伟大创举的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日前在央视一套首播,受到全国观众热烈欢迎。在福建省,该剧更激起热烈反响,广大干群争相收看,积极评议,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意志,积极投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再作贡献。

该剧播出期间,95岁高龄的老红军游梅耀每天都叫上家人一同收看。他说:“当下的和平年代,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尽管战争硝烟远去,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还要继续发扬。希望年青一代能勇敢地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为党的建设、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

参加过解放闽西剿匪除霸斗争的离休老干部林晓晖说,这部电视剧在价值取向和政治立意上都比之前同类剧作有了较大突破,一个个革命历史事件被用人情、人性和情感串联起来,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史料得以披露,剧中大量的鲜活事例,使人进一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

长期在闽西工作、生活的老党员黎建玲说,该剧填补了影视剧中反映我党从井冈山斗争到红军长征时段历史的空白,使人们对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创建赣南闽西根据地、开辟中央苏区这段历史有一个全面、完整、深刻的认识,剧中对福建土楼和闽西风俗民情的展示让人感到自豪和亲切。

“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关键在于注重以平凡人的感情塑造伟人的情怀,善于用一些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从而与观众形成通感,引起共鸣。”原福建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仲莘说。

全国人大代表、闽西第一村西安村党支部书记章联生说:“看这部电视剧,我感觉很亲切,因为许多故事就发生在闽西苏区。当年苏区干部‘自带饭包去办公’的精神,对我们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党员干部就是要处处把群众利益放前头。”

福建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才毕认为,《红色摇篮》的成功集中体现在“三性三力”,即思想性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艺术性强,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时代性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该剧通过演绎峥嵘岁月的革命实践,揭示了建党治军的客观规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处长、福州市作协主席钟兆云说,该剧必将对主旋律题材的创作起到引领作用。福建作为红色资源大省,今后应该进一步科学挖掘、利用这一“富矿”进行提炼和创作,从而推出更多有全国反响和影响的精品。(记者 林娟 黄如飞 通讯员 张梅生)

相关阅读